-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国科学家发现多个心衰心律失常易感基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2年01月04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悉,一项由该校杨宝峰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近日圆满收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等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60多位专家攻坚克难,近5年来,课题组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258篇,获得专利授权5项。
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悉,一项由该校杨宝峰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近日圆满收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等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60多位专家攻坚克难,近5年来,课题组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258篇,获得专利授权5项。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近300万,其中,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例约60万,有5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恶性心律失常。项目组抓住目前制约我国心脏病治疗水平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列出了国人心力衰竭易感基因和早期预警、国人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预警、心力衰竭致猝死的危险性评估和早期预警、心力衰竭的代谢和凋亡机制、心力衰竭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离子与分子机制等8个子课题。
项目组成功地发现了多个心衰、心律失常的易感基因与致病基因,其中主要有隐性房颤伴猝死致病基因核孔蛋白155、心房颤动新致病基因钠通道β3亚基等;首次阐明了微小核苷酸与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细胞分子机理;首次弄清了微小核苷酸在调控心衰和心源性猝死中所起的作用,证实微小核苷酸—1,328,133与心肌损伤的内在关联;系统梳理了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的炎症免疫“谜团”。
项目组还联合国内近20家大型三甲医院,成功建立了我国最大的汉族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样本资料库,目前已纳入超过3万个病例,涵盖疾病种类包括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种。上述课题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细胞》《自然·医学》《自然·遗传》《循环》等国际权威期刊上,总影响因子超出1000。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