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PLoS ONE:肠道微生物研究新进展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2年02月02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推荐:
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英国NERC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Community Assembly and Turnover within the Intestines of Developing Zebrafish”的文章,以模式动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发现了斑马鱼肠道微生物群落构建及演替新规律,这一研究结果对哺乳动物和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研究均具有借鉴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水生生物研究所余育和研究员,第一作者是颜庆云博士。余育和研究员早年毕业于中山担心,作为本学科带头人一直从事原生动物的系统发育及其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这项研究得到科技部“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群落的构建规律,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是研究的重点,其中关注最多的是物种-面积理论,但主要是针对动、植物在典型岛屿的分布规律,而微生物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动物消化道最开始是无菌的,之后通过迁入、迁出形成了特定的群落并维持一定的稳态,所以根据生物地理学“岛屿”的概念,可以将消化道视为微生物生活的特殊“岛屿”,但该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和维持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余育和研究员学科组以模式动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将半封闭的肠道作为“岛屿”模型。通过对斑马鱼发育过程(从胚胎发育到性成熟)肠道微生物群落研究,揭示了该“岛屿”系统微生物的构建和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斑马鱼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富度与肠道体积、发育时间的关系符合S = cA z、S = cT z这一生态学基本规律。斑马鱼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物种丰富度的演替指数较低,而且主要随时间发生变化,不过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时受生态位和随机因素的影响。
研究还表明,斑马鱼是研究肠道这一特殊“岛屿”系统微生物群落构建及相关生态学问题的理想模型,针对该模式动物的研究结果对哺乳动物和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研究均具有借鉴意义。
(生物通:万纹)
原文标题:
Bacterial Community Assembly and Turnover within the Intestines of Developing Zebrafish
作者简介:
余育和,男,1956年出生,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研究员,博士,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理事长。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生物系,82年毕业后即考取本校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鱼病学家廖翔华教授;1984年12月到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工作,讲授鱼类和鸟类;1987年考取北京大学生物系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原生动物学家陈阅增教授,博士论文方向系原生动物纤毛虫——四膜虫有性生殖研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进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缘毛目纤毛虫系统系统发育的研究。出站后留所工作;1997-98年公派到美Iowa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1998年以来,作为本学科带头人一直从事原生动物的系统发育及其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