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造血干细胞临床应用新成果

北京大学最新Blood文章

【字体: 时间:2012年02月2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isk stratification-directed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could reduce relapse of standard-risk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的文章,通过对800多名移植后急性白血病患者情况的分析,指出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风险分级干预,有助于减少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标危组急性白血病患者复发的情况。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isk stratification-directed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could reduce relapse of standard-risk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的文章,通过对800多名移植后急性白血病患者情况的分析,指出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风险分级干预,有助于减少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标危组急性白血病患者复发的情况。这将对于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Blood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其研究组曾率先探索并完成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合/单倍体HSCT的临床和试验研究;在国内最早成功地开展了非血缘HSCT,创立并完善了非血缘HSCT的技术体系;领导了非清髓HSCT的临床工作;对HSCT后复发白血病的传统治疗技术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造。

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上常用的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常规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相同即可。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一种排异反应就是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即供者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对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组织抗原对供者免疫细胞来说也是异己物质,逐渐生长起来的供者免疫细胞对受者的“攻击”越来越重,并可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总结了814位接受了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的标准危险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情况,前瞻性的进行了针对病患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复发和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情况下,分级干预的风险因素。

其中709位患者属于移植后MRD阴性,余下的105位则位阳性,另外49位患者接受了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56位接受了修改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治疗(包括带有或不带有白介素2治疗的),这些数据表明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的移植后免疫抑制与MRD状态相关,而复发的累积风险明显降低,并且不带有白介素2治疗的修改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患者的情况也比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的患者好,与移植后MRD阴性情况患者持平。

从多因素分析来看,MRD状态与修改后DLI数据都与复发密切相关,这些数据说明移植后MRD阳性的标危组极性白血病的修改DLI,风险分级干预也许能提高移植的效果。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Risk stratification-directed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could reduce relapse of standard-risk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e prospectively studied the impact of risk stratification-directed interventions for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on relapse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in 814 persons with standard-risk acute leukemia receiving allotransplants in 1st or 2nd complete remission. 709 subjects were MRD-negative posttransplant (Group A). 105 subjects were MRD-positive; 49 received low-dose interleukin-2 (IL-2; Group B) and 56 received modified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DLI) with or without low-dose IL-2 (Group C). Posttransplant immune suppression for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was also modified based on MRD-state. Cumulative risk of relaps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and DF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subjects in Group C than subjects in Group B (P=0.001 and P=0.002) and but not different than subjects in Group A (P=0.269 and P=0.688). Multivariate analyses confirmed MRD-state and modified DLI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elapse (P=0.000, OR=0.255 and P=0.000, OR=0.269) and DFS (P=0.001, OR=0.511 and P=0.006, OR=0.436). These data suggest risk stratification-directed interventions with modified DLI in persons with standard-risk acute leukemia who are MRD-positive posttransplant may improve transplant outcomes.

作者简介:

黄晓军

男,1964年生,汉族,江西省南丰县人。198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1992 年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副主任医师。 1997年~1998年在美国Einstein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从事血液恶性肿瘤新药物的研究。 2000年晋升主任医师、教授。历任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副主任、副所长,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自1989年开始从事血液病临床及实验研究,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其各种合并症、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探索并完成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合/单倍体HSCT的临床和试验研究;在国内最早成功地开展了非血缘HSCT,创立并完善了非血缘HSCT的技术体系;领导了非清髓HSCT的临床工作;对HSCT后复发白血病的传统治疗技术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造。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综述10多篇,专著10部。1996年被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1~2002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已完成及正在负责的科研课题、各项基金10余项。现兼任《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论坛》报血液肿瘤专刊副主编;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委员;北京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