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Plos文章解析苹果遗传进化机制

【字体: 时间:2012年02月0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期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和澳大利亚澳洲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在苹果属植物多倍体化遗传与进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论文“Molecular genetic features of polyploidization and aneuploidization reveal unique patterns for genome duplication in diploid Malus” 在线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

  

近期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和澳大利亚澳洲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在苹果属植物多倍体化遗传与进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论文“Molecular genetic features of polyploidization and aneuploidization reveal unique patterns for genome duplication in diploid Malus” 在线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的万怡震教授和韩明玉教授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苹果品质性状基因的分子遗传定位,抗早期落叶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苹果砧木资源评价、利用及育种研究。韩明玉教授则主要从事果树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等研究。

众所周知,多倍体化是生物基因组加倍的主要方式,也是物种进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人们对整个植物界的非整倍体化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该研究建立在大量试验数据基础上,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阐述了二倍体苹果亲本杂交后代整倍体化及非整倍化特性。研究表明,苹果二倍体杂交后代非整体个数超过整多倍体个数,说明非整倍体化可能是苹果植物基因组加倍的主要方式。研究证明所有多倍体化的配子都是遗传杂合性的,说明减数分裂中第一分裂出现异常是导致配子基因组加倍的唯一原因。

该研究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提供可靠论据表明,多倍体因其遗传上更高的杂合性而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本文也提供了利用共显性分子标记加速三倍体苹果育种进程的思路,提出了如何获得奇数基础染色体新物种的可能进化机制,并对苹果属植物起源进化模式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和完善。文中还对非整倍体化在物种进化方面的重要性及非整倍体植物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该研究成果极大地有助于我们对苹果属植物进化、物种形成和适应性的理解,也为人们研究其他物种多倍体化机制提供了方法与思路。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Molecular Genetic Features of Polyploidization and Aneuploidization Reveal Unique Patterns for Genome Duplication in Diploid Malus

Polyploidization results in genome duplica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evolution and speciation. The Malus genome confirmed that this genus was derived through auto-polyploidization, yet the genetic and meiotic mechanisms for polyploidization, particularly for aneuploidization, are unclear in this genus or other woody perennials. In fact the contribution of aneuploidiza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throughout Plantae. We add to this knowledge by characterization of eupolyploidization and aneuploidization in 27,542 F1 seedlings from seven diploid Malus populations using cytology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作者简介:

万怡震
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8年9月考入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学习,1991年7月获大专学历;1995年9月考入西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贺普超教授,1998年12月获果树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中国野葡萄浆果色素细胞解剖及其种子单宁的研究”;1999年9月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在职攻读果树学博士学位,师从王跃进教授,2003年7月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论文题目: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病性及抗病基因RAPD标记作图研究。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在美国纽约州Geneva“农业部植物种质资源中心”从事合作研究。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陕西园艺学会会员,中国园艺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有:(1)对苹果品质性状基因进行分子遗传定位研究;(2)对苹果抗早期落叶病基因进行分子遗传定位研究; (3)对苹果抗早期落叶病相关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研究;(4)苹果砧木资源评价及利用研究;(5)苹果砧木育种研究。

韩明玉
博士,教授。1984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后在陕西省果树研究所从事果树科研工作。1992年起先后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00-2007年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院长,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处处长。
  
1996年入选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跨世纪人才,1997年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获农业部优秀回国人员称号,并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1998年获杨凌科技新星称号,1999年被授予杨凌第二届"青年十杰"荣誉称号,2003年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兼任陕西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现兼任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陕西省第二届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二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苹果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果业协会副会长,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园艺学报》、《西北园艺》、《果农之友》编委等。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果树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等研究。研究重点包括桃遗传育种;苹果砧木评价与栽培制度优化;苹果苗木脱毒、检测与繁育;果园光照评价和高光效树形筛选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苹果|多倍体|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