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PNAS:C-KIT的新功能及其医学转化意义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2年02月08日 来源:中科院
编辑推荐:
日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第二炮兵总医院的合作研究成果,揭示了C-KIT的新功能及其医学转化的意义。
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在造血干细胞、肺干细胞、肥大细胞、生殖细胞、黑素细胞、星形间质细胞及胃肠间质细胞等的生存、增殖和抗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突变与白血病、胃肠间质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C-KIT赋予癌细胞逃逸凋亡的机制仍不清楚,如何针对C-KIT开展有效的靶向疗法也亟需进一步研究。日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第二炮兵总医院的合作研究成果,揭示了C-KIT的新功能及其医学转化的意义。
在这篇论文,作者巧妙地运用抑制C-KIT内吞的化合物戴纳索尔(Dynasore)、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作为化学探针,研究了C-KIT内吞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发现C-KIT可与热休克蛋白Hsp90β结合并使其发生磷酸化,而磷酸化的Hsp90β又与凋亡触动因子Apaf-1结合,抑制其活化“凋亡刽子手”Caspase-3的功能,使癌细胞逃逸凋亡。硼替佐米则可使C-KIT发生内吞并在溶酶体发生降解,使Hsp90β解离并发生去磷酸化,导致被扣押的Apaf-1释放出来并与细胞色素C结合,活化Caspase-3。在白血病干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并不能引起明显的凋亡,但其可对融合蛋白AML1-ETO及AML1-ETO9a进行切割,产生具有肿瘤抑制活性的剪切片段,后者抑制全长融合蛋白的功能,使白血病干细胞发生凋亡。在白血病小鼠模型中,硼替佐米显示出显著的治疗作用,显示出这种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方海同和张波博士是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周光飚研究员和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陈竺、陈赛娟院士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点项目的资助。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