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解析手足口病致病病毒EV71结构

饶子和院士Nature子刊解析手足口病致病病毒

【字体: 时间:2012年03月0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3月4日,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手足口病致病病毒EV71结构的一些关键性新发现,为开发出治疗手足口病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指明了方向。

  

生物通报道  3月4日,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sensor-adaptor mechanism for enterovirus uncoating from structures of EV71”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手足口病致病病毒EV71结构的一些关键性新发现,为开发出治疗手足口病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指明了方向。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是我国著名的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其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是从事与重要病毒和肿瘤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在艾滋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和SARS病毒蛋白结构和抗病毒药物研究方面取得过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成果公布在Nature,Cell等顶级杂志上。

手足口病是一种婴儿和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症状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尽管这一疾病通常并不致命,但它却可以引起一种潜在致病性疾病脑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2010年1月至5月期间,在中国大陆爆发的手足口病病例达427,278人,其中5,454为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数为260例。肠道病毒71(EV71)是手足口病致病病毒中的优势毒株。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X射线衍射晶体分析技术确定了EV71病毒的精确结构。除了发现与其他相关肠道病毒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的一些相似特征,研究人员同时也揭示出了EV71独特的结构特征:一种通常定位在病毒保护壳口袋内的一种称为“口袋因子”的分子在EV71病毒中部分暴露出来。当EV71病毒与人类细胞结合时,这一口袋因子会被挤出口袋,导致病毒颗粒失稳,随后分解并将其遗传物质释放到感染细胞中进行复制。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手足口病病毒EV71的结构,为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手足口病的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

除此之外,来自普渡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也获得了相似的研究结果。他们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3月1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A sensor-adaptor mechanism for enterovirus uncoating from structures of EV71

Enterovirus 71 (EV71) is a major agent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that can cause sever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and death. No vaccine or antiviral therapy is available. High-resolution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mature virus and natural empty particles shows that the mature virus is structurally similar to other enteroviruses. In contrast, the empty particles are markedly expanded and resemble elusive enterovirus-uncoating intermediates not previously characterized in atomic detail. Hydrophobic pockets in the EV71 capsid are collapsed in this expanded particle, providing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for receptor-binding triggered virus uncoating. These structures provide a model for enterovirus uncoating in which the VP1 GH loop acts as an adaptor-sensor for cellular receptor attachment, converting heterologous inputs to a generic uncoating mechanism, highlight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作者简介:

饶子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南开大学校长,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 )理事会执行理事。

主要从事与重要病毒和肿瘤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在艾滋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和SARS病毒蛋白结构和抗病毒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其中仅2006-2007年期间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2006年饶子和院士因在线粒体膜蛋白复合物Ⅱ的三维精细结构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荣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又因在SARS基础研究中的卓越贡献而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最高奖——“的里雅斯特科学奖”。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