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字体: 时间:2012年04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空棘鱼头颅化石,这一发现将“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型空棘鱼”记录前推了约1700万年,为研究空棘鱼类的早期快速分化以及随后的演化停滞现象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参照时间,进一步支持了肉鳍鱼类起源于中国南方古地理区域的假说。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肯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arliest known coelacanth skull extends the range of anatomically modern coelacanths to the Early Devonian”的文章,发现了空棘鱼头颅化石,这一发现将“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型空棘鱼”记录前推了约1700万年,为研究空棘鱼类的早期快速分化以及随后的演化停滞现象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参照时间,进一步支持了肉鳍鱼类起源于中国南方古地理区域的假说。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朱敏研究员表示云南空棘鱼头颅化石的发现对探讨空棘鱼类的早期演化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中国南方早泥盆世空棘鱼化石记录的空白,再次印证了中国南方古地理区域是肉鳍鱼类起源中心的假说。

空棘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它与陆生脊椎动物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在四足动物起源研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空棘鱼类自泥盆纪经历了一次快速辐射演化之后,在很长一段地质历史时期内身体形态并没有太大改变,其保守性或演化停滞现象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被称为“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型空棘鱼”。

此前,早泥盆世唯一的空棘鱼记录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件不完整的齿骨化石,这件标本竟保留了巨大的齿骨感觉孔,这是泥盆纪之后的空棘鱼才具有的典型特征。那它是否可能已经具有“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型空棘鱼”的体质特征呢?由于材料的零碎,这一疑惑也无从解答。

近年来,中科院古脊椎所早期脊椎动物研究群体在中国南方组织了多次发掘,终于在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大约4.1亿年前)地层中发现了两件空棘鱼标本,分别为头颅的前段与后段。通过研究,它被确认属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型空棘鱼”,并将其化石记录前推了1700万年。

2009年朱敏研究组曾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发现了一种古鱼,能将有颌脊椎动物几大类群的特征汇于一身,大大填充了它们之间的形态学鸿沟,第一次近乎完整地呈现了有颌脊椎动物祖先可能具有的特征组合。

这硬骨鱼形态距今超过4.18亿年,是已知最早的、保存完好的硬骨鱼,是“肉鳍鱼”这个分支中位于演化树根部的一个成员,这个分支今天还包括肺鱼、腔棘鱼和所有陆地脊椎动物。在该化石中,衍生特征与原始特征如人们所料混合在一起。这意味着,“条鳍”硬骨鱼和“肉鳍”硬骨鱼的分化一定发生在距今至少4.19亿年前,说明有颚类脊椎动物有一个久远的历史。(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Earliest known coelacanth skull extends the range of anatomically modern coelacanths to the Early Devonian

Coelacanths are known for their evolutionary conservatism, and the body plan seen in Latimeria can be traced to late Middle Devonian Diplocercides, Holopterygius and presumably Euporosteus. However, the group's early history is unclear because of an incomplete fossil record. Until now, the only Early Devonian coelacanth is an isolated dentary (Eoactinistia) from Australia, whose position within the coelacanths is unknown. Here we report the earliest known coelacanth skull (Euporosteus yunnanensis sp. nov.) from the Early Devonian (late Pragian) of Yunnan, China. Resolved by maximum parsimony, maximum likelihood and Bayesian analyses as crownward of Diplocercides or as its sister taxon, the new form extends the chronological range of anatomically modern coelacanths by about 17 Myr. The finding lends support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Eoactinistia is also an anatomically modern coelacanth, and provides a more refined reference point for studying the rapid early diversification and subsequent evolutionary conservatism of the coelacanths.

作者简介:

朱敏,研究员。主要从事早期脊椎动物起源、演化及相关生物地层学、古动物地理学研究。近年来,带领课题组致力于对硬骨鱼类起源、早期演化以及四足动物起源等的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199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投票委员,英国伦敦林奈学会会员,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491项目主席。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