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I和RGD发病机制存在关联

【字体: 时间:2012年04月16日 来源:神经科学期刊

编辑推荐:

  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精神医学科张志珺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贺永研究员的研究小组,最近采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图论分析策略探讨脑白质结构连接网络。

  
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精神医学科张志珺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贺永研究员的研究小组,最近采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图论分析策略探讨脑白质结构连接网络,首次发现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和恢复期老年抑郁症(Remitted geriatric depression, RGD)存在相似的神经环路损害模式。3月21日《神经科学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以封面文章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全球老龄化日趋显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当今困扰人类心身健康的重大精神疾患,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aMCI和RGD患者被认为是AD的高危人群,因此阐明这两种脑疾病可能的“共病”机制已成为目前国际AD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无创检测大脑白质纤维连接的成像方式,在AD及其高危人群的脑白质环路研究上具有重要作用。该工作研究人员首先对35名RGD、38名aMCI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进行了大脑弥散张量成像扫描,然而采用确定性纤维跟踪技术重建了三组人群的大脑白质纤维连接网络,并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技术考察了脑网络的全局和局部拓扑属性。结果表明,两个病人组的脑白质网络同正常人一样都表现出高效的“小世界”连接属性,但是他们的全脑网络连接强度和全局效率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两种疾病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脑区的局部节点上,两组病人的节点效率在额叶脑区都降低,并且aMCI组比RGD组在后扣带皮层的效率更为降低。该研究结果提示aMCI和RGD患者的脑神经环路的变化模式具有较多的共同点和较少的差异,这为理解A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研究整合了精神卫生和神经影像的优秀研究团队和技术,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aMCI和RGD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内在关联,这为进一步探讨两种疾病神经调节环路的“共病”基础以及AD风险人群的治疗时间窗提供了初步证据。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aMCI|RGD|关联|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