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等Nature子刊解析细胞迁移

【字体: 时间:2012年05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of neutrophil migration by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的文章,解析了两种关键激酶:Erk和p38在中性粒细胞迁移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解释了中性粒细胞如何能到达其目的地——宿主防御的第一道防线。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of neutrophil migration by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的文章,解析了两种关键激酶:Erkp38在中性粒细胞迁移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解释了中性粒细胞如何能到达其目的地——宿主防御的第一道防线。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院长叶德全(Richard D Ye),以及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徐劲松(Jingsong Xu,音译),第一作者之一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马波(Bo Ma,音译)。叶德全教授曾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后于加州Scripps 研究所和伊利诺伊大学工作,2010年回国工作,任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院长。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是人体中最丰富的白细胞类型之一,这些细胞按照化学信号指示,在感染部位集合,这个过程被称为中性粒细胞迁移(neutrophil migration),多年来科学家们对这种细胞迁移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是至今还并不了解这种迁移的终止方式。

之前的研究曾发现Erk和p38作为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参与了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凋亡。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了这两种激酶在中性粒细胞迁移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他们发现Erk和p38能在受体水平上,分别调控中性粒细胞的“停下”和“走”的活性,Erk(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即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是MAPK家族的一员,其信号传递途径涉及了调节细胞生长、发育及分裂的信号网络的核心。这项研究发现Erk能通过增强GRK2活性,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运动,后者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在系统中扮演着“刹车”的作用。

而另外一个激酶:p38是由我国科学家韩家淮教授发现的,这一丝裂原蛋白激酶家族是一个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激酶家族,参与的信号通路在细胞应激反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p38能通过阻止GRK2的活性,来促进中性粒细胞迁移。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p38活性在化学诱导信号因子浓度最低的时候,活性最强,这样中性粒细胞就能通过一种浓度依赖性方式,来对化学信号作出反应,最终到达目的地。

这项研究解析了Erk和p38在调控中性粒细胞运动方面的动力学平衡机制,这一机制确保了中性粒细胞能到达其目的地——宿主防御的第一道防线。

叶德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药理学、受体药理学,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炎症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曾以课题组长和共同课题组长的名义主持和参与了多项NIH研究课题,近年来同诺华、强生等药企及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开展科研合作,获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多项。

(生物通:张迪)

原文摘要: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of neutrophil migration by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To kill invading bacteria, neutrophils must interpret spatial cues, migrate and reach target sites. Although the initiation of chemotactic migration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termination. Here we found that two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 had opposing roles in neutrophil trafficking. Th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 potentiated activity of th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GRK2 and inhibited neutrophil migration, whereas the MAPK p38 acted as a noncanonical GRK that phosphorylated the formyl peptide receptor FPR1 and facilitated neutrophil migration by blocking GRK2 function. Therefore, the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Erk and p38 controlled neutrophil 'stop' and 'go' activity, which ensured that neutrophils reached their final destination as the first line of host defense.

作者简介:

叶德全教授于1988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St. Louis)博士学位,先后在加州Scripps 研究所和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任助理教授、副教授、药理学教授。2010年回国工作,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院长。

学术研究方向:免疫药理学、受体药理学,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炎症细胞活化中的作用;著有学术论文一百二十多篇。开展独立科研二十年来,以课题组长和共同课题组长的名义主持和参与了多项NIH研究课题,培养博士生9名,博士后12名,其中部分获得NIH经费并在美升任副教授、教授。近年来主持国际药理学联合会甲酰肽受体命名委员会并完成对该受体系列的国际统一命名,在该研究领域建立了一定的国际权威。曾任NIH多个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及《美国生理学杂志(肺生理)》副主编,现任国际学术期刊《分子药理学》编委,《免疫学杂志》分科编辑。1995年获美国心脏学会 Established Investigator 奖;2008年获伊州大学 University Scholar 奖。近年来同诺华、强生等药企及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开展科研合作,获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三项。

目前课题:(1)基于自然免疫调控的微生物药学研究。应对目前全球耐药菌株增多的趋势,通过对微生物和机体作用的研究,寻找新型抗菌药物靶点。(2)抗炎药物是十大治疗领域中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通过对受体的研究,开发新型的、更具针对性的抗炎药物。(3)通过对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研究,开展基于细胞水平的高通量药物筛选。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