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苏州大学JBC发表癌症研究新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苏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抗寄生虫要氯碘羟喹(clioquinol,CQ)可通过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活性诱导白血病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凋亡。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10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苏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抗寄生虫要氯碘羟喹(clioquinol,CQ)可通过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活性诱导白血病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凋亡。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10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苏州大学的毛新良(Xinliang Mao)教授,其多年从事药物研究,在分子肿瘤学、肿瘤药理学、药理毒理学、基因靶向药物研究、前体药物的高效筛选、依据结构活性关系的新药设计、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临床药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发表SCI研究论文近20篇。
乙酰化是指发生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上的一种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作为一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乙酰化/脱乙酰化过程受到两种酶的控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将乙酰基添加到赖氨酸残基上,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s)从底物蛋白上移除乙酰基。
乙酰化作用通过将胺转变为酰胺中和了组蛋白上的正电荷,由此降低了组蛋白结合DNA的能力。这种结合能力下降导致染色质松散,使得转录因子易于结合它们的靶启动子,允许遗传转录发生。与之相反,HDACs移除这些乙酰基,提高了组蛋白尾部的正电荷,促进了组蛋白和DNA骨架高度亲密结合,因此抑制了基因表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DACs在结直肠癌、胃癌和前列腺癌等许多癌症中表达上调,抑制HDACs能够抑制各种人类癌细胞系生长。
氯碘羟喹(CQ)是一种抗真菌及抗寄生虫药物,也是锌和铜等二价金属离子的一种有利的螯合剂。在过去的10年里,CQ和包括硝羟喹啉(nitroxoline)、5AHQ等类似物都被证实可诱导前列腺癌、膀胱癌、乳腺癌、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的癌细胞死亡,代表了一类新型的抗癌药物。
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CQ通过抑制HDACs诱导了血癌细胞凋亡。CQ导致了几种重要的蛋白如组蛋白H3、p53、HSP90和α- tubulin乙酰化水平增高。在机制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CQ在白血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中下调了HDAC1, -3, -4 和-5 。计算机模型分析揭示,CQ极好地停靠到了酶的活性口袋中,在那里CQ的氧原子和氮原子与锌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键,CQ的羟基与Asp267形成有力的氢键。用CQ和锌/铜氯化物共处理细胞可导致Ac-H3水平下降。并且,在无细胞检测中研究人员证实CQ抑制了I类和IIa类HDACs ,确证CQ干扰了HDAC活性。结果表明,通过抑制HDAC活性,CQ诱导了p21、p27和p53表达,G1期细胞周期阻止和细胞凋亡。
这项研究证实了HDAC酶是CQ的作用靶点,从而提供了CQ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中作用分子机制的一些新认识。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The anti-parasitic clioquinol induces apoptosis in leukemia and myeloma cells by inhibiting histone deacetylase activity
The antiparasitic clioquinol (CQ) represents a class of novel anti-cancer drugs by interfering with proteasomes activ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that CQ induced blood cancer cell apoptosis by inhibiting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 CQ accumulated the acetylation levels of several key proteins including histone H3 (H3), p53, HSP90 and alpha-tubulin. In the mechanistic study, CQ was found to downregulate HDAC1, -3, -4 and -5 in both myeloma and leukemia cells. Computer modelin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Q was well docked into the active pocket of the enzyme……
作者简介:
毛新良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北京大学。曾获日本国际交流奖学金赴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完成博士论文研究。2000-2004年先后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生物化学系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4年8月-2009年8月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省肿瘤研究所从事恶性血液病的靶向新药研究。2009年9月起受聘苏州大学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血液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创建了分子靶向白血病新药研究实验室(Laboratory for Targeted Anti-Leukemia Drug Discovery)。为美国血液学学会和美国肿瘤研究协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毛博士在多年的国内外药物研究中, 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在分子肿瘤学、肿瘤药理学、药物毒理学、基因靶向药物研究、前体药物的高效筛选、依据结构活性关系的新药设计、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临床药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申请了11项美国、国际和中国新药发明专利,其中1项已经获得加拿大卫生部批准进行临床试验(Phase I/II)。近几年在Blood、Cancer Research、Oncogen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等杂志上已发表近20篇研究论文,均为SCI收录,平均论文IF>7.0。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