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发表PNAS文章

【字体: 时间:2013年11月2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通过分析四个新合成的异源四倍体小麦,解析了四倍体小麦物种形成的机制,这将有助于植物育种,开发独特的小麦品种。

  

生物通报道: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ntrinsic karyotype stability and gene copy number variations may ha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etraploid wheat formation”的文章,通过分析四个新合成的异源四倍体小麦,解析了四倍体小麦物种形成的机制,这将有助于植物育种,开发独特的小麦品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是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教育部表观遗传重点实验室****刘宝(Bao Liu)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主要从事植物基因组进化和利用远缘杂交及生物技术进行作物遗传改良的研究,在植物异源多倍体基因组进化和利用野生稻改良水稻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研究成果受到国际权威的认可和好评,多篇论文已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在植物进化过程中多倍体或全基因组复制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的全基因组复制能成功形成物种。其中新生多倍体建立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持续核型的不稳定性。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探讨了四倍体小麦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这是构建六倍体小麦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研究结果表明,核型稳定性,结合编码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以及基因组重复序列的局部变化,也许有助于建立四倍体小麦成功物种。这将能用于植物育种,开发独特的小麦品种。

研究人员通过结合荧光与基因组原位杂交为基础的核型分析,解析了四个新合成的异源四倍体小麦,其基因组构成分别为SshSshAmAm,SlSlAA , SbSbDD,以及AADD。

其中前两者虽然具有持续核型稳定性,但是SbSbDD和AADD出现了大量非整倍体和染色体重组,其父本亚基因组具有显著的染色体收益/丢失和重组差异特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SshSshAmAm和SlSlAA染色质稳定系中出现了同源基因拷贝数变异和重复DNA局部基因组变化。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新形成的异源四倍体小麦具有与天然四倍体小麦类似的基因组组合,并且本身就具有持续性染色体核型稳定性。这种特性再加上快速的基因拷贝数变异,将为建立四倍体小麦奠定基础。(生物通:万纹)

原文检索:
Huakun Zhang,Yao Bian,Xiaowan Gou,Yuzhu Dong,Sachin Rustgi,Bangjiao Zhang,Chunming Xu,Ning Li,Bao Qi,Fangpu Han,Diter von Wettstein,and Bao Liu. Intrinsic karyotype stability and gene copy number variations may ha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etraploid wheat formation. PNAS. DOI:10.1073/pnas.1319598110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