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国农科院Plant cell解析植物开花调控机理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12月1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型禾本科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中证实植物开花基因FLOWERING LOCUS T(FT)受到一种叫做miR2032的早熟禾亚科(Pooideae)特异性microRNA的调控。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的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型禾本科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中证实植物开花基因FLOWERING LOCUS T(FT)受到一种叫做miR2032的早熟禾亚科(Pooideae)特异性microRNA的调控。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的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毛龙(Long Mao)研究员。其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小麦抗病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控制番茄果实离区发育转录因子工作模式的研究、短柄草MADS-box基因研究和相关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分析方面。
高等植物生活周期需要经过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开花、受精、胚胎发育、种子形成等一系列的发育阶段。其中开花过程是植物生殖发育、繁衍后代继续生命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过程涉及不同发育方式的转换,各种不同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在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内部信号的产生、传递和相互作用。目前已知,植物的开花时间受到4条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包括光周期信号通路、自发性及春化作用、碳水化合物信号通路和激素信号通路。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大量与光周期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已被发现和克隆,FT是光周期途径植物开花时间决定关键基因,人们认为FT基因表达产物可能就是长期寻求的开花刺激物质,这种开花刺激物质通过叶片到茎尖的长距离运输,最终引起茎顶端开花起始。然而到目前为止,大量的研究都集中于探讨FT的转录调控,对于其他层面的调控机制仍不是很清楚。
miRNAs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一类负调控因子,其广泛分布于植物基因组中,主要在转录水平上介导基因的甲基化,或者在转录后水平上通过介导靶mRNA的切割或降低靶分子的翻译来调节植物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iRNAs广泛参与调控了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生长发育、激素感知应答与信号转导以及植物对外界非生物或者生物胁迫因素的应答。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在叶子中表达的早熟禾亚科特异性microRNA:miR2032靶向了短柄草FT同源物介导mRNA切割。miR2032在短日照(SD)条件下培育的植物中大量表达,而在转为长日照(LD)条件下培育的植物中受到显著抑制。研究人员还发现,miR2032前体基因座表观遗传染色质状态,尤其是组蛋白甲基化标记的水平响应日照而发生变化。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在短柄草中通过靶标模拟(target mimicry)方法人为破坏miR2032,可在短日照而非长日照条件下改变开花时间,表明miR2032是在光周期介导的开花时间调控中发挥功能。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FT基因的一个新型转录后调控机制,为阐明植物开花时间控制多种协调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些新认识。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Regulation of FLOWERING LOCUS T by a MicroRNA in Brachypodium distachyon[C][W]
The highly conserved florigen gene FLOWERING LOCUS T (FT) functions at the core of the flowering pathways. Extensive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FT; however, other layers of FT regulation remain unclear. Here, we identified miR2032, a Pooideae-specific microRNA that is expressed in leaves and targets Brachypodium distachyon FT orthologs for mRNA cleavage. miR2032 was abundantly expressed in plants grown under short-day (SD) conditions but was dramatically repressed in plants transferred to long-day (LD) conditions……
作者简介:
毛龙
博士,长期从事以番茄果实离区形成为模式的作物发育生物学及作物基因组分析等研究。其学术成绩包括一篇第一作者的Nature论文、三篇合作作者的Science论文及第一作者的GenomeResearch 和Plant Physiology文章等。 回国前为北伊利诺伊大学助理教授,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资助。
毛龙博士在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等三个测序计划中贡献突出,获美国农业部颁发集体杰出荣誉奖;为2002年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003年王宽诚奖学金获得者。2004年被聘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一级杰出人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持"863"作物抗病性状功能及应组研究重大项目一项、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参加"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一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小麦功能基因组、番茄果实离区发育和功能及生物信息和基因组分析等。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