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国学者同期Cell发表两项成果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12月20日 来源:生物通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分别在Cell杂志上报道了骨髓造血关键蛋白TET2的三维结构,以及体外受精(IVF)研究新成果。
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成功解析了哺乳动物(mammal;mammalian)骨髓造血关键蛋白TET2的三维结构。该成果对揭示疾病发病机制、开发血液肿瘤(如髓系白血病)治疗性药物等具有重要意义。
哺乳动物TET蛋白家族有TET1蛋白、TET2蛋白和TET3蛋白3个成员。如果TET蛋白失去活性(丧失功能)的话,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尤其会罹患血液肿瘤。
徐彦辉课题组开展研究,获得了TET2蛋白与DNA的三维结构。利用X射线晶体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发现,TET2蛋白特别“聪明”,它能自动识别、找到甲基化标记,并将甲基化标记修饰过的DNA翻转到TET2蛋白内部。随后,在内部铁离子的帮助下,该蛋白发生氧化反应,将标记逐步添加至DNA甲基化标记上。
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液肿瘤患者中含有多种TET2蛋白突变,且突变率很高。研究人员认为,正是因为这些突变影响了TET2蛋白的活性,导致它“消极怠工”、无所作为,进而导致甲基化标记被“去除”,从而致病。
另外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报道了一项安全、准确且廉价的方法,可为IVF程序选择出基因正常的胚胎,因此提高了一对夫妇生育健康孩子的机会。
研究人员近期开发了一些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可同时检测单个人类精子细胞中的两种缺陷,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类似的方法被应用于卵细胞,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异常相比于精细胞中要更为常见。
在这项新研究中,任职于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谢晓亮(Sunney Xie)教授,与北京大学的乔杰教授及汤富酬(Fuchou Tang)研究员,开发了一种测序极体(polar bodies)全基因组的方法。雌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两次乘数分裂,形成一个大型的单倍体卵细胞和2-3个小型的细胞,这些小型的细胞就称为极体。由于极体对于人类胚胎发育可有可无,可以安全地移除它们而不会损伤胚胎。
原文标题:
Crystal Structure of TET2-DNA Complex: Insight into TET-Mediated 5mC Oxidation
Genome Analyses of Single Human Oocytes
知名企业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