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生物物理所Cancer Res癌症研究新发现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02月0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员近期在新研究中证实,γ-干扰素(IFNγ)介导LXA4下调是维持非可控性炎症(non-resolving inflammation),促进乳头状瘤的重要条件。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14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员近期在新研究中证实,γ-干扰素(IFNγ)介导LXA4下调是维持非可控性炎症(non-resolving inflammation),促进乳头状瘤的重要条件。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14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秦志海(Zhihai Qin)研究员为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领导课题组主要从事细胞因子介导的肿瘤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在抗肿瘤免疫中的研究。
肿瘤以其六个特征著称,包括不可控制的生长,不死性和侵犯其它组织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应该加入第七个特征——炎症。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炎症与一些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慢性炎症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并参与癌症的发生、生长和转移的各个病理过程。因此有人提出,癌症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许多内外界因素都可以导致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进而诱发癌症形成。揭示炎症与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解析出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才能找到清除和治疗癌症真正釜底抽薪的办法。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一个两阶段致癌模型,证实缺乏IFNγ受体或是中和IFNγ,可以消除炎症,加速小鼠乳头状瘤自发性消退。局部炎症消退与IFNγ减少,以及促炎症消退脂质介质lipoxin A4 (LXA4)合成增多有关。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阻断LXA4可以消除抗IFNγ的效应,而用治疗剂量的LXA4处理小鼠可以以非IFNγ依赖性方式加速乳头状瘤消退。
这些结果第一次将细胞因子依赖性炎症与促炎性消退脂质介质生成下调联系起来。并表明通过阻断IFNγ和/或提高LXA4,促进慢性炎症自发性消退,或许是治疗炎症相关性肿瘤的一种潜在策略。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Interferon gamma-mediated down-regulation of LXA4 is necessary for the maintenance of non-resolving inflammation and papilloma persistence
Nonresolving inflammation is a hallmark of many types of tumors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maintaining this inflammation are still largely unknown. In a two stage carcinogenesis model, we observed here that the lack of IFNγ receptor or neutralization of IFNγ accelerated spontaneous papilloma regression in mice. The impaired maintenance of local inflamm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IFNγ and enhanced biosynthesis of pro-resolution lipid mediator lipoxin A4 (LXA4). Interestingly, blocking LXA4 eliminated the effect of anti-IFNγ, while treatment of mice with a therapeutic dose of LXA4 accelerated papilloma regression in an IFNγ independent manner. These results link for the first time a cytokine-dependent maintenance of inflammation with a down-regulated production of pro-resolution lipid mediators. Strategies promoting spontaneous resolution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by blocking IFNγ and/or increasing LXA4 may be use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ion-associated tumors.
作者简介:
秦志海
专家类别: ****,研究员
简历 & 研究组工作摘要:
1992年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后到美国Fox Chase研究所作博士后
1994年回到德国MDC分子医学中心任研究组长
2000年柏林自由大学任终生研究员
2003年应聘为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负责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863计划、973计划项目等。
本课题组一直从事细胞因子介导的肿瘤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在抗肿瘤免疫中的研究。
1)天然免疫细胞是肿瘤排斥过程中IFN-alfa的重要生产者,而T细胞起辅助作用。我们运用IFN-alfa-/-及Rag1-/-小鼠构建了只有天然免疫细胞才具有IFN-alfa产生能力的骨髓嵌合小鼠。研究显示T细胞并不是必不可少的IFN-alfa生产者,天然免疫细胞可以产生足够量的IFN-alfa,而且其产生IFN-alfa的能力只有在T细胞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激活。T细胞和天然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由IL-2介导。为了进一步研究IFN-alfa在抑制血管新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还成功构建了组织特异性IFN-alfa受体转基因小鼠,这一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IFN-al的作用机制。
2)肿瘤坏死因子IFN-alfa通过巨噬细胞来源的一氧化氮抑制肿瘤内血管形成。肿瘤坏死因子(TNF)有两个受体,但是关于TNFR2的作用研究甚少。本组研究首次证明TNFR2在机体天然免疫细胞上的表达可以独立介导TNF的抗肿瘤作用,而NO及其对肿瘤血管新生的抑制是这一过程所必需的。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