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森新成果可预警/示踪肝癌发生和转移

【字体: 时间:2013年02月0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博士李孟森研究员发现在肝癌细胞膜上存在2种不同亲和常数的甲胎蛋白受体(AFPR),利用受体在肝癌细胞特异性表达的特性,用乙型肝炎病毒转染正常肝细胞,证明AFPR表达是预警肝癌发生的重要标志物,并通过荧光标记,示踪肝癌细胞的转移,研究结果在国际著名的癌症杂志《Cancer Letters》最新的一期上公布。

  

北京大学博士李孟森研究员发现在肝癌细胞膜上存在2种不同亲和常数的甲胎蛋白受体(AFPR),利用受体在肝癌细胞特异性表达的特性,用乙型肝炎病毒转染正常肝细胞,证明AFPR表达是预警肝癌发生的重要标志物,并通过荧光标记,示踪肝癌细胞的转移,研究结果在国际著名的癌症杂志《Cancer Letters》最新的一期上公布。

肝癌的发生和肝细胞感染密切相关。研究已经发现80%的癌症与病原体感染有关,而肝癌的发生与肝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尤为密切。由于感染HBV后,肝细胞被病毒自然重编程而变为干细胞,干细胞在甲胎蛋白(AFP)和癌蛋白的诱导下,向恶性方向发展而变为癌细胞。但是肝细胞恶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非常隐蔽,因而在临床上诊断为肝癌时,已经是中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所以预警肝癌的发生对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高危人群有着重大的防治意义。

AFP基因是肝细胞恶变时早期被激活的基因之一,因而在临床上其作为早期诊断肝癌的金标准。然而AFP在肝癌发生过程发挥何种作用并不清楚,李孟森博士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在肝癌细胞膜上存在2种不同亲和常数的甲胎蛋白受体(AFPR),证明AFP能与受体结合后,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促进癌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肝细胞恶变,由于AFP发挥作用受AFPR的调节,因而李孟森博士认为AFPR的表达在肝细胞恶变过程应该早于AFP,也就是AFPR表达能够预警肝细胞的恶变,这是更新传统预警肝癌发生标志物的认识。2013130日在国际著名的癌症杂志《Cancer Letters》发表了以李孟森博士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论文,在论文里,李孟森课题组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证明在体标本或体外肝细胞在HBV-x 蛋白作用下,肝细胞AFPR的表达优先于其他癌蛋白如RasSrc等,这是确定AFPR在肝癌细胞膜存在的重要研究,显示AFPR是肝细胞恶变的驱动因子,有望作为预警肝癌发生的标志物。研究结果的一个非常重要发现是,采用荧光量子点标记AFP后,通过静脉注射,能示踪癌细胞的转移。这些发现解决了手术时无法观察到的微小转移病灶,对精准清除癌细胞关键技术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由于研究结果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评审人给予“The paper represents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cutting edge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will greatly advance the frontier of AFP/AFPR science(论文代表一个极好的引领科学研究的例子,极大的推动甲胎蛋白及其受体领域的科学研究)”的评价。在肝癌细胞膜上特异性存在AFPR,可以解决示踪癌细胞转移的标志物问题,通过AFPAFPR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采用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在活体观察肝癌细胞转移的微小病灶,突破了临床上无法看到微小转移的肝癌病灶的技术难关,为彻底治疗肝癌提出新的策略和手段。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Alpha-fetoprotein receptor as an early indicator of HBx-driven hepatocarcinogene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racing cancer cell metastasis

AFP and its receptor (AFPR) are early indicators of HBx-driven hepatocarcinogenesis. Clinical specimens, normal human liver cells L-02 and HCC cell lines were selected for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HBx on expression of AFP, AFPR, Src, CXCR4, and Ras. Results showed that AFPR localized in the membranes of HCC samples. HBx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AFPR and AFP prior to expression of Src, CXCR4, and Ras in L-02 cells and in liver specimens; Target-labeled AFPR was able to reveal the location and metastatic status of HCC in vivo. In this way, actuated expression of AFPR served as an indicator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HBx-drive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hepatocytes. Labeled AFPR may be applied to trace primary and metastatic HCC.

李孟森简介

李孟森,1970年生,北京大学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海南省中青年医疗卫生拔尖人才,海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海南省肿瘤发生和干预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甲胎蛋白及其受体在肝癌发生和转移的作用研究,2009年和2011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发表2篇封面论文,早期研究结果在《Cell Research, Cancer Letters,BMC Cancer》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6篇。

19889-19937月,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本科生,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19979-20007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硕士研究生,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59-20087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博士研究生,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