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Hepatology揭示代谢调控因子

【字体: 时间:2013年03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武汉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小鼠实验中证实,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起保护预防肝脏胰岛素耐受及脂肪变性的作用。相关研究论文已被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665)接受并在线发布。

  

生物通报道  来自武汉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小鼠实验中证实,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起保护预防肝脏胰岛素耐受及脂肪变性的作用。相关研究论文已被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665)接受并在线发布。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红良(Hongliang Li)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在心脏疾病包括心肌肥厚、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衰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篇,发表论文在SCI源杂志总引用次数>260次。

肥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流行病,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病率逐年攀升。2008年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超重和肥胖。预计到2030年,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将分别达到21.6亿和11.2亿。肥胖可导致胰岛素、糖和血脂的血液水平的混乱,而这些问题又会引发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肥胖还能增加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目前,世界范围内肥胖和相关代谢性疾病都有广泛流行性,并且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阐明肥胖和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机制,找出其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介导干扰素(IFN)反应的主要转录因子——IRF9在肥胖小鼠肝脏中低表达。他们发现全身IRF9敲除(KO)小鼠在长期给予高脂饮食(HFD)饲养后,更加的肥胖,胰岛素耐受、肝脂肪变性及炎症加剧。当研究人员用腺病毒在饮食诱导和遗传(ob/ob)肥胖小鼠中介导过表达肝IRF9时,证实肝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高,减弱了肝脂肪变性和炎症。

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一种酵母双杂交筛查系统调查了IRF9与辅因子之间的互作。他们发现IRF9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 (PPARα)发生了互作,激活了PPARα靶基因。PPARα是一种重要的代谢相关核受体。此外,他们证实肝特异性过表达PPARα可恢复IRF9 KO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肝脂肪变性及炎症。

这些结果表明IRF9通过与PPARα互作可减轻肝胰岛素耐受、脂肪变性和炎症。从而为防治肥胖导致的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9 protects against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and steatosis in male mice

Obesity is a calorie excessive state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risk of diabetes, atherosclerosis and certain types of tumors. Obesity may induce 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We foun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9 (IRF9), a major transcription factor mediating interferon (IFN) responses, was lower in the livers of obese mice than in those of their lean counterparts……

作者简介:

李红良,

男,1974年9月生,籍贯江西,理学博士,生物工程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专业)。现任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著名杂志Free Radical Biology Medicine, Hypertension特约审稿人。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在心脏疾病包括心肌肥厚、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衰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篇,30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其中26篇收录于SCI高影响因子杂志,包括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 Cell Mol Med,Free Radical Biology Medicine 等,发表论文在SCI源杂志总引用次数>260次。

主要研究方向1.心脏与血管重构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免疫机制、信号传导通路在心脏与血管重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生物医学工程:构建基因敲除及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信号传导通路在心脑血管、肿瘤、感染等疾病中的影响。

个人经历
1999.07 毕业于广东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
2002.07 毕业于暨南大学 , 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6.01 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2006.01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Joslin糖尿病研究中心博士后
2006.10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
2008.11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成就及荣誉
2002年以第二申请人申请国内发明专利一项:《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血清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01114650.8
2007年获国家卫生部颁发中国(大陆地区)有突出影响的心血管论文奖。
2009年湖北省青年科技奖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