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杨焕明:别样解读“克隆人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03月21日 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推荐:
“一个幽灵,‘克隆人’的幽灵,正在地球的上空徘徊。从来没有一条技术性的新闻能使公众如此关注……”以此作为开篇的一本科普读物《“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一个幽灵,‘克隆人’的幽灵,正在地球的上空徘徊。从来没有一条技术性的新闻能使公众如此关注……”以此作为开篇的一本科普读物《“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几乎是一本科普书能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年初,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深圳市共获十个相关奖项。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华大基因主席杨焕明是其中唯一以科普读物而获奖的作者。
据介绍,这本关于“克隆人”原创作品目前已第三次印刷,发行30000册。这本读物此前还曾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
一本科普读物为何受到如此青睐?杨焕明院士近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普读物受到高等级的奖励,体现了国家对科普的重视。他认为,教育是“后天”的产业,科普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国家提供可持续的创新能力。
“现在科普书籍不管写得多好,很难卖得很好,多半都被科幻所取代。” 谈及目前科普读物的现状,杨焕明院士不无担忧。他说,科普书写作有一定难度,作者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人家一杯水,不能太详尽,亦不能太浅显。目前的科普读物发行量难以提升,教科书也普遍比较枯燥,这种现状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极为不利。
记者了解到,《“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初稿全部由杨院士用笔一字一句地写出,语言生动,书中还用大量图片诠释生命与生殖、克隆与“克隆人”的诸多问题,重点涉猎“克隆人”的风险、伦理等方面的讨论,同时收录了目前各国对“克隆人”的态度和最新出台的重要文本。他笑着说,“几乎把我的文采全都用出来了,我还想把教科书也改成这样”。
本书的构架也相当独特,以一封给“克隆人”的信开始,与大家一起讨论“克隆人”对我们的可能影响; 故事最后,以两封截然不同命运“克隆人”的分别回信结尾。
“克隆人的问题,集中反映了生命科学与你我的关联,突出了当前生命伦理学所面临的问题。”杨焕明院士介绍,现代生命科学进展对当今社会带来的震撼远甚于其他科学的冲击。这本书是为这样几种人写的,一是为孩子,二是为成人补课,三是行外的专家、科学家,同时也为热心于生命伦理的行家们留下讨论空间,营造科学的氛围。
作为世界著名人类遗传学与伦理问题专家,杨焕明院士如何看待克隆人?他回答说,克隆人最大的危险,就是人越来越相似,从“同卵双生”基本能看出其差异,把他们放在相同环境下,其思维会比较类似,但如果环境不同,思维会趋向不同。
但是,杨焕明院士也明确表示,他反对克隆人,“物以稀为贵,一个人有可能不失去生命,个体就不会竭尽全力,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就无法体现。”
“科普也是我们的责任之一”。记者采访时,杨院士多次强调,科学传播应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科普不应该曲高和寡。他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媒体能热心于科学宣传。
人物 档案
杨焕明 中国著名基因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国内外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现任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全球科学伟业中,中国承担了1%的任务,杨焕明就是领衔者。2011年,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生物伦理学顾问。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热搜:杨焕明|克隆|《“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