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解析韧革菌素生物合成途径

【字体: 时间:2013年03月05日 来源:科学网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活性天然物质产生的分子机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活性天然物质产生的分子机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Vibralactone是该所刘吉开课题组从高等真菌褐盖韧革菌Boreostereum vibrans 中发现的具有很强的胰脂肪酶抑制剂活性的小分子,其罕见的4/5融合双环内酯骨架在真菌体内如何形成,始终是一个谜。课题组运用13C同位素标记谱 (isotopologueprofiling)、定量核磁共振以及代谢谱技术,结合酶化学与基因表达实验证据,揭示Vibralactone的双环内酯骨架既不是聚酮也不是倍半萜 来源,而是由莽草酸和苯丙氨酸途径的芳环衍生而来,直接前体很可能是对羟基苯甲酸。芳环的单加氧扩环以及中间体七元环的分子内环化,可以说是这条途径上最 引人入胜的酶反应,其中很可能蕴含不同寻常的酶催化机理。同时,该研究还表明vibPT 参与Vibralactone的生物合成,这也是担子菌第一个鉴定功能的芳环异戊烯基转移酶(aromatic prenyltransferase)基因。
 
Vibralactone出乎意料的生物合成途径,再次显示了真菌非凡的创造力。以上研究发现,不仅为进一步阐明Vibralactone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打下基础,也为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由昆明植物所曾英课题组和刘吉开课题组共同完成的Elucidating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for Vibralactone, a Novel Pancreatic Lipase Inhibitor with a Fused Bicyclic β-Lactone 研究论文于2月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3, 52: 2298–2302 )。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061)以及973项目(2009CB522300, 2013CB127500)的资助和昆明植物所仪器分析测试中心的技术支持。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生物合成|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