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发现抑制房颤发生分子

【字体: 时间:2013年04月25日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推荐:

  近日,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学者在心律失常致病机制研究中,成功锁定一个可抑制心房颤动发生的新分子——微小核苷酸-26(miR-26),首次发现这种小分子物质可降低心房颤动易感性。该成果为房颤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有助于促进新型抗房颤药物的研制开发。相关论文在最新一期美国医学杂志《临床研究》发表。

  

近日,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学者在心律失常致病机制研究中,成功锁定一个可抑制房颤动发生的新分子——微小核苷酸-26(miR-26),首次发现这种小分子物质可降低心房颤动易感性。该成果为房颤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有助于促进新型抗房颤药物的研制开发。相关论文在最新一期美国医学杂志《临床研究》发表。

目前房颤治疗始终是世界性难题,如何发现新的靶点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焦点和难点。

微小核苷酸是近年来学界普遍关注的神奇小分子物质,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杨宝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微小核苷酸参与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以来,作为重大心脏疾病的新靶点,微小核苷酸迅速成为世界性的关注热点。

在先后发现多个重要微小核苷酸分子后,杨宝峰团队再次捕捉到一个能够抑制房颤发生的关键分子——miR-26,并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教授Stanley Nattel合作,深入探讨其在房颤过程中的具体分子机制。

两国学者采用在体基因转染技术,应用腺病毒向小鼠心脏过表达miR-26,发现这些小鼠房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证实了miR-26对房颤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证实:减少心脏miR-26导致心肌细胞内一系列电活动紊乱,从而诱发严重心房颤动,而活化T细胞核因子的表达增加,最终引起房颤时miR-26的减少。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房颤|抑制|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