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韩家淮教授最新JBC:细胞坏死关键因子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05月0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浙江大学生科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细胞坏死关键因子:蛋白激酶RIP3的作用机制——RIP3-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在necrosomes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一点在人类和小鼠中均得到了证实。相关成果公布在JBC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浙江大学生科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细胞坏死关键因子:蛋白激酶RIP3的作用机制——RIP3-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在necrosomes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一点在人类和小鼠中均得到了证实。相关成果公布在JBC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厦门大学生科院韩家淮教授,韩家淮教授的研究重点是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细胞内信号的传导。研究方向包括:1.炎症反应及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机制;2.应激(如辐射、许多化学致癌物、病原体感染、炎症因子与基因突变等)反应与癌症发生以及其它疾病的关系。
细胞的死亡机制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热点之一,目前公认的主要细胞死亡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坏死”,第二种是“凋亡”,第三种是“自噬”。凋亡和自噬均需要能量和合成新的蛋白质,是一个细胞自我调控的主动过程,因此也被称为“程序性死亡”。
长期以来,人们对细胞凋亡的认识已经较为清楚,而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如何相互转换在科学界却仍然是个谜。韩教授课题组经过六年的研究发现,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能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也就是说,这种蛋白激酶是细胞凋亡与坏死之间相互转换的一个分子“开关”,它通过调节能量代谢,会影响细胞选择不同的死亡方式。
研究显示,人RIP3(hRIP3)的S227位置上的磷酸化能促进其与necrosome途径中hMLKL的相互作用——当细胞坏死被诱导之后,RIP1和RIP3相互结合形成一个被称作“necrosome”的信号复合体。
在这篇文章中,韩教授等人发现TNF能诱导小鼠中RIP3(mRIP3)T231和S232位置的磷酸化,并且这种磷酸化过程也是mRIP3与mMLKL相互走远的必需因子。mRIP3中的S232就对应于hRIP3中的S227 hRIP3,不过T231并不是保守性的,在人体中未发现。
虽然人类和小鼠细胞坏死过程中都需要RIP3-MLKL相互作用,但是实验证明,hRIP3并不能与mMLKL相互作用,而mRIP3也不能与hMLKL结合。这种种属特异性主要是取决于hRIP3和mRIP3磷酸化位点序列,以及磷酸化位点周围的序列。似乎RIP3-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被选作了一种介导细胞坏死细胞的进化保守机制,尽管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同时出现了不同结构和机理的基础机制相互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发现,RIP3与MLKL的相互作用能防止RIP3大规模异常聚集,因此也对于necrosomes这一淀粉样信号复合物意义重大。研究还显示necrosomes移位到线粒体相关膜(MAM)上,也需要RIP3与MLKL的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数据证明了RIP3-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在necrosomes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指出necrosomes的MAM移位是细胞坏死进程的必要环节。
2009年,韩家淮教授在回国仅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细胞坏死研究领域的一项关键性成果,他们发现NIH3T3细胞中,蛋白激酶RIP3是启动细胞凋亡或是细胞坏死的重要分子开关,并且在其他细胞中,细胞坏死程序也需要有RIP3的参与。RIP3不会影响RIP1介导的细胞凋亡,但是却会影响RIP1介导的细胞坏死过程,RIP3能通过半胱天冬酶抑制剂zVAD增强细胞坏死作用。RIP3通过激活关键代谢酶的活性调节TNF介导的活性氧簇产量,活性氧簇能促进RIP3诱导细胞坏死。
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在受到死亡刺激后产生的应激能量代谢的调节对细胞选择自我凋亡和细胞坏死具有重要的意义。RIP3是调控细胞凋亡或是细胞坏死的生物学开关。
(生物通:张迪)
原文摘要:
Diverse Sequence Determinants Control Human and Mouse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 and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MLKL) Interaction in Necroptotic Signaling
RIP3 is a protein kinase essential for TNF-induced necroptosis. Phosphorylation on S227 in human RIP3 (hRIP3) is required for its interaction with hMLKL in the necrosome, a signaling complex induced by TNF stimulation. RIP1 and RIP3 mediate necrosome aggregation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myloid-like signaling complexes. We found that TNF induces T231 and S232 phosphorylation in mouse RIP3 (mRIP3) and this phosphorylation is required for mRIP3 to interact with mMLKL. S232 in mRIP3 corresponds to S227 in hRIP3 while T231 is not conserved in hRIP3. Although RIP3-MLKL interaction is required for necroptosis in both human and mouse cells, hRIP3 does not interact with mMLKL and mRIP3 cannot bind to hMLKL. The species specificity of RIP3-MLKL interaction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the sequence differences in the phosphorylation sites and the flanking sequence around the phosphorylation sites in hRIP3 and mRIP3. It appears that RIP3-MLKL interaction has been selected a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mechanism in mediating necroptosis signaling despite that differing 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bases for this interaction emerged simultaneously in different organisms. In addition, we further revealed that RIP3's interaction with MLKL prevented massive abnormal RIP3 aggregation, and therefore should be crucial for formation of the amyloid signaling complex of necrosomes. We also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IP3 and MLKL is required for the translocation of necrosomes to mitochondria-associated membranes (MAM). Our data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RIP3-MLKL interac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functional necrosomes and suggest that the translocation of necrosomes to MAM is essential for necroptosis signaling.
作者简介:
韩家淮教授在世界上率先发现p38信号通路。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通路以介导不同的生物学反应。p38信号通路是细胞内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它在许多生物学反应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发育、分化、衰老、凋亡、免疫反应及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韩家淮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在p38信号通路的研究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韩家淮教授的研究重点是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细胞内信号的传导。研究方向包括:1.炎症反应及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机制;2.应激(如辐射、许多化学致癌物、病原体感染、炎症因子与基因突变等)反应与癌症发生以及其它疾病的关系。
迄今已在世界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9篇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上(6篇为通讯作者),14篇发表在Cell和Nature的姊妹杂志上(8篇为通讯作者),并获美国专利多项。截止至2012年1月,论文被他人引用20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率2000余次。韩家淮教授的研究成果将会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传染及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理,从而为预防治疗这些人类顽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所获荣誉介绍:比利时Jean Stas奖 (1991),美国心脏协会成熟研究员奖 (1995),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B类) (2001),“卢嘉锡优秀导师奖” (2009),“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一等奖 (2009),“****成就奖” (2009),自然科学研究一等奖 (2011)。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