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平研究员PNAS展示新型转基因家蚕

【字体: 时间:2013年04月1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科学家们给家蚕(Bombyx mori)装上了选择性的致死开关,能够鉴别雌雄家蚕,帮助人们选择雄性家蚕进行饲养,文章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科学家们给家蚕Bombyx mori)装上了选择性的致死开关,能够鉴别雌雄家蚕,帮助人们选择雄性家蚕进行饲养,文章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英国Oxitec公司的首席科学家Luke Alphey指出,与雌性家蚕相比,雄性家蚕更抗病,食量更小而且产丝能力更强,对于桑蚕业来说雄性家蚕更有价值。不过此前人们还很难对家蚕进行性别选择。

Oxitec公司曾经开发出转基因的雄性蚊子(Aedes aegypti),能够将致死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使其在成年以前死亡。将这样的雄性蚊子投放到野外,与野生的雌性蚊子交配,可以减少它们有生育能力的后代。目前,这种蚊子正在巴西等一些国家进行实地测试,希望能够有助于控制登革热。

现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Oxitec公司合作,将类似技术应用到家蚕中。领导这项研究的是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黄勇平研究员。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转基因家蚕,使之合成一种致死蛋白tTAV,而这种蛋白只在雌性家蚕中表达。如果人们需要家蚕正常繁殖,只需要给它们喂以四环素,就可以关闭这一致死开关。

选择雄性家蚕进行饲养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希望实现的,”Alphey说。此前,包括辐射诱变在内的一些尝试,都并不成功。

英国牛津大学的Fritz Vollrath评论道,这项技术很有希望商业化。而且由于B. mori不具有飞行能力,这样的基因改造就不太会流入自然界,去造成其他不利影响。

Vollrath还指出,证明这种基因改造不会对蚕丝质量造成影响,这一点很重要。“人类养殖桑蚕已经有上千年历史,桑蚕品种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改良,”他说。“直接进行基因改造,将有望大大提升蚕丝产量。”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遗传学技术对桑蚕进行了各种改造。Vollrath领导的研究团队就在尝试从活体桑蚕中直接提取蚕丝。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抽丝剥茧的麻烦,所得的蚕丝质量也会更高。此外,也有研究者试图去除桑蚕的sericin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将蚕丝粘起来形成了茧。还有研究团队使桑蚕产出了与蜘蛛丝一样强韧的丝。

黄勇平研究员简介:

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5年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赴日本东京大学作博士后,1998年代表日本IKARI环境事业团主持日本农林水产省两个研究项目。20014月作为引进“****”入选者回国。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环境生物学与分子生态学研究室主任。从1998年起任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1999年起任亚-太地区化学生态学会秘书长,2007年起任上海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从2004年起任日本应用动物与昆虫学会杂志(海外版)编委。2005年起任《昆虫知识》和《应用生态学报》编委。主要在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以及植物与昆虫间的相互关系方面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Transgene-based, female-specific lethality system for genetic sexing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Transgene-based genetic sexing methods are being developed for insects of agricultural and public health importance. Male-only rearing has long been sought in sericulture because males show superior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etter fitness, lower food consumption, and higher silk yield. Here we repor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ransgene-based genetic sexing system for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We developed a construct in which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 regulated by sex-specific alternative splicing leads to high-level expression of the tetracycline-repressible transactivator in females only. Transgenic animals show female-specific lethality during embryonic and early larval stages, leading to male-only cocoons. This transgene-based female-specific lethal system not only has wide application in sericulture, but also has great potential in lepidopteran pest control.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转基因|家蚕||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