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科院Current Biology解析雌雄识别受体

【字体: 时间:2013年05月21日 来源:北京大学

编辑推荐:

  动物和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依赖于雌雄配子之间的信号联系、识别和协调。动物的精子有尾巴,可以在趋化作用的带领下,游向卵细胞进行受精。而这个过程在植物中却完全不同……

  

   2013年5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技分会瞿礼嘉研究组在《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Membrane-Bound RLCKs LIP1 and LIP2 Are Essential Male Factors Controlling Male- Female Attraction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鉴定到控制花粉管导向的类受体激酶。

    动物和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依赖于雌雄配子之间的信号联系、识别和协调。动物的精子有尾巴,可以在趋化作用的带领下,游向卵细胞进行受精。而这个过程在植物中却完全不同,因为植物的精细胞没有尾巴不能游泳,而且精细胞和卵细胞都不像在动物中那样以单个细胞的形式存在,而是分别存在于多细胞组成的结构花粉和胚囊当中,因此,植物的花粉需要萌发花粉管,通过花粉管生长把位于花粉管中的两个精细胞定向地送到胚囊中去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受精,这个过程中花粉管的生长方向需要非常精准的控制,称为花粉管导向。人们普遍认为,胚囊会发出雌性吸引信号,而花粉管顶部有受体感受这些信号,从而实现花粉的导向生长。近几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几种雌雄吸引信号,但是对于感受雌雄吸引信号的受体却知之甚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实验室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找到了两个类受体激酶LIP1和LIP2,发现这两个类受体激酶定位在花粉管的顶端,同时敲除这两个类受体激酶,就会使雄性基因传递率严重下降。进一步他们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和生物成像技术,证明产生的雄性基因传递率下降的现象是由于花粉管导向错误导致的,即花粉管可以生长,但是找不到雌性细胞所在的位置,导致无法实现受精。

    最后,他们还证明,LIP1和LIP2这两个类受体激酶部分参与了对一个已经鉴定的雌雄吸引信号的感受。这是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第一次鉴定到控制花粉管导向的类受体激酶,是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该文第一作者为该实验室的副研究员刘敬婧。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