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西安交大医学部教授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09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针对药品的价格和可获得性状况进行动态评估,指出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药品价格降低、患者可支付性改善,但部分药品可获得性有所降低,提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药品可及性问题。相关成果公布在Lancet Global Health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Lancet是目前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 也是影响因子最高的SCI刊物之一,其旗下的各份系列期刊恪守着Lancet“给读者带来高质量研究结果的承诺”,所有稿件完全按照Lancet杂志审稿程序严格把关,旨在为全球卫生领域从业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近期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针对药品的价格和可获得性状况进行动态评估,指出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药品价格降低、患者可支付性改善,但部分药品可获得性有所降低,提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药品可及性问题。相关成果公布在Lancet Global Health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方宇副教授,方宇副教授的研究方向为药事管理与药物政策,具有组织药物政策类调查研究的丰富经验,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HO/HAI国际合作项目等多个项目。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同行评议专家。其他研究人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杨世民教授、研究生姜明欢,哈佛医学院世界卫生组织(WHO)药物政策合作中心Dennis Ross-Degnan、Anita K Wagner、Fang Zhang等。
这篇文章在2010年、2012年WHO和健康行动国际组织(HAI)药品价格与可获得性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省部分常见药品的价格和可获得性状况进行动态评估,研究揭示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药品价格降低、患者可支付性改善,但部分药品可获得性有所降低,提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药品可及性问题。
这项研究对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善患者对药品的可获得程度具有理论与应用价值。
杨世民教授、方宇副教授带领的“药事管理与药物政策研究团队”受WHO/HAI国际合作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MB师资进修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际合作项目和陕西省社科基金等项目资金支持,近年来开展的基本药物政策评估研究报告相继在WHO/HAI官方网站公开发表,并在《Plos O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其中,2012年有关陕西省药品价格和可负担性的研究结果被英国《金融时报》、美国路透社、中国新闻周刊、新浪、搜狐等国内外权威媒体引用和转载,在同行与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Access to affordable medicines after health reform: evidence from two cross-sectional surveys in Shaanxi Province, western China
Background
Limited access to essential medicines is a global problem. Improving availa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essential medicines is a key objective of the 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 Policy (NEMP) in China. In its initial implementation in 2009, the NEMP targeted primary hospitals with policies designed to increase availability of essential medicines and reduce patients' economic burden from purchasing medicines. We assessed medicine availability and price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health reform in Shaanxi Province in underdeveloped western China.
Methods
We undertook two public (hospitals) and private (pharmacy) sector surveys of prices and availability of medicines, in September, 2010 and April, 2012, by a standard methodology developed by WHO and Health Action International. We measured medicine availability in outlets at the time of the surveys and inflation-adjusted median unit prices (MUPs), taking 2010 as the base year. We used general estimating equations to calculate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in availability from 2010 to 2012 and the 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 to calculate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in adjusted median prices.
Findings
We collected data from 50 public sector hospitals and 36 private sector retail pharmacies in 2010 and 72 public hospitals and 72 retail pharmacies in 2012. Mean availability of surveyed medicines was low in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availability of many essential medicines decreased from 2010 to 2012, particularly in primary hospitals (from 27·4% to 22·3% for lowest priced generics; p<0·0001). The MUPs of originator brands and their generic equival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010 to 2012 in primary hospitals in comparison with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ospitals.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 median adjusted patient pri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2012 than in 2010 for 16 originator brands (difference −11·7%; p=0·0019) and 29 lowest-priced generics (—5·2%; p=0·0015); the media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rice for originator brands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10·9%; p=0·0004), whereas the decrease in median procurement price for lowest-priced generics was not significant (—4·9%; p=0·17). In the private sector, the median percentage decrease in price between 2010 and 2012 for 38 lowest-priced generics was 4·7% (IQR 6·3—13·2), compared with 7·9% (4·9—13·9) for 16 originator brands.
Interpretation
Although inflation-adjusted medicine prices were numerically lower, there were concerning decreases in availability of lowest-priced generic medicines in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in 2012 from already low availability in 2010. A long-term, stable, and consist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needed to monitor effects of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inese Essential Medicine Policy.
作者简介:
方宇,男,1977年9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度CMB师资进修计划获得者,哈佛医学院/WHO药物政策中心Research Fellow(博士后),担任药学系党支部书记。
教育背景:1999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留校后从事药事管理与药物政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2004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方向)硕士。2007年获得沈阳药科大学药事管理博士学位。2007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短期进修卫生政策与社会药学(访问学者),2012年赴哈佛医学院世界卫生组织药物政策合作中心进修国际卫生与药物政策(博士后)。
科研情况:研究方向为药事管理与药物政策,具有组织药物政策类调查研究的丰富经验。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HO/HAI国际合作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等国际合作、国家级、省级纵向课题9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国家、省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其他纵向、横向科研课题6项。先后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近40篇,被SCI,SSCI收录4篇,其中一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系列专刊《柳叶刀国际卫生》(Lancet Global Health),EI 收录1篇,其余为核心期刊论文或统计源期刊论文。被世界卫生政策体系大会、世界药学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收录论文摘要4篇。
教学情况:讲授本科生、研究生“药事管理学”、“药学概论”、“药事法规”、“药物经济学”、“药品营销学”等课程,为陕西省精品课程、西安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药事管理学”骨干成员。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本科开放实验项目8项。主编《药事管理学》教材 1 本,副主编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指南《药事管理与法规》、国家药监人员培训教材《药事管理与法规》;参编《中国药学年鉴》、《药事管理学》本科规划教材、《中国药事法规》、《医院药事管理学》、《现代药事管理学》和《世界医药卫生100年》等教材和专著20余本。主持全国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药学教育研究会课题1项,参与全国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药学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1项(第二完成人)。
获奖情况:2011-2013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09年获得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06年12月,被陕西省药学会评为“学会作先进个人”;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陕西省药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陕西省执业药师协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学术兼职:现为国际药学联合会会员、全球卫生体系研究学会会员、国际卫生经济学会会员、金砖国家药物政策联盟会员、中国药学会会员、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会员、陕西省药学会会员,兼任陕西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执业药师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同行评议专家。担任合理用药领域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杂志和卫生政策与管理领域专业学术期刊《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审稿人。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