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交大推出新蛋白质组芯片

【字体: 时间:2014年12月1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上海交大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质组芯片。这一成果发表在十二月十一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先恩研究员和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的陶生策研究员。

  

生物通报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每年全世界有将近两百万人死于这一毁灭性疾病。现有抗生素能够缓解结核病的症状,但治疗往往持续数月并且难以将其根治,结果是这种疾病在治疗数年之后频频复发。

人们已经对结核分支杆菌进行了多年研究,但至今还未能全面理解它们致病机制,这对于开发结核病药物、疫苗和诊断测试是很不利的。因此现在亟需更好的实验工具,加快对结核分支杆菌的系统性研究。

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上海交大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质组芯片。这一成果发表在十二月十一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先恩研究员和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的陶生策研究员。

这个功能性的MTB蛋白质组芯片,覆盖了绝大多数蛋白质组和ORFome文库,可以帮助人们全面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互作和小分子-蛋白结合,寻找血清中的生物学指标。(延伸阅读:Nature发布首张结核菌调控蓝图

研究人员用这个芯片鉴定了许多在肺结核患者和康复者中存在差异性表达的蛋白,包括59PknG户作蛋白,30c-di-GMP结合蛋白和14MTB蛋白。他们发现,MTB鼠李糖通路受到了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knGc-di-GMP的调控。

研究指出,这个蛋白质组芯片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肺结核发病过时的关键生物学过程,为这种古老的疾病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简介:

张先恩 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20135-至今,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担任PI研究员,主要从事分析病原微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学研究。1978-1982年就读湖北大学生物系本科,1982-1985年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5年在中科院微生物所获博士学位(在职)。1992年以来曾经担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中科院武汉分院和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领导职务。目前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2008-),学术刊物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编委,Biocatalysis & Biotransformation编委,伦敦纳米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陶生策 博士,研究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0)。199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年赴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1月回国。迄今为止,已发表以Nature BiotechnologyCellNature Methods为代表的科研论文30余篇,参与了7部中英文学术专著的编写,翻译和导读工作。获得包括一项国际专利在内的7项专利授权。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芯片的构建和应用研究、系统生物序高通量技术研发以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糖基化,乙酰化)。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roteome Microarray for Global Studies of Protein Function and Immunogenicity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