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烟草颗粒物致癌新机制

【字体: 时间:2014年05月05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近日对外称,该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袭著革课题组通过10多年研究,发现雌激素会促进烟草颗粒物致癌,这一成果不仅提示女性吸烟和被动吸烟更容易导致肺癌,而且为此类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有关该科研成果的论文已刊登于国际著名期刊《癌症通讯》。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近日对外称,该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袭著革课题组通过10多年研究,发现雌激素会促进烟草颗粒物致癌,这一成果不仅提示女性吸烟和被动吸烟更容易导致肺癌,而且为此类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有关该科研成果的论文已刊登于国际著名期刊《癌症通讯》。

  该课题组还发现纳米材料氧化铝可显著促进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的转移,证实经呼吸摄入的纳米粒子能够进入血液并输送到主要脏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健康风险预测和预警技术。

  从2002年开始,袭著革团队针对环境污染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5种纳米材料、室内外空气悬浮颗粒物,系统研究了它们的生物毒性效应、机制及其对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健康的影响,包括对细菌、线虫、斑马鱼、小鼠、大鼠及人群不同靶点的损伤效应和作用规律。

  他们通过分级测定吸烟产生的纳米颗粒及携带的污染物,发现致癌物多环芳烃(烟草不完全燃烧即产生此物质),主要沉积在细颗粒物(PM2.5)和超细颗粒物(PM0.1)上。在建立多环芳烃致小鼠肺癌模型的基础上,首次观察到雌二醇(雌激素)对多环芳烃的致肺癌效应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首次为雌激素和吸烟(或环境致癌物)导致肺癌具有联合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

  此外,科学家还采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动物和细胞实验,系统研究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影响,首次揭示微纳米粒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的特点,阐明其血管内皮细胞毒性效应的线粒体机制。

  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胡向军介绍,目前该研究形成的系列成果,已经为国家和军队环境标准制定、空气质量防控、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估、烟草国际履约行动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