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我国发现志留纪1.2米“巨”鱼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4年06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学报告》上报道,他们在云南曲靖地区志留纪潇湘动物群新发现了一种硬骨鱼化石——钝齿宏颌鱼,这是目前为止志留纪最大的脊椎动物,推测其体长可达1.2米。这一发现挑战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以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动物”的传统认识,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脊椎动物的演化史。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学报告》上报道,他们在云南曲靖地区志留纪潇湘动物群新发现了一种硬骨鱼化石——钝齿宏颌鱼,这是目前为止志留纪最大的脊椎动物,推测其体长可达1.2米。这一发现挑战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以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动物”的传统认识,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脊椎动物的演化史。
朱敏介绍说,虽然目前只发现了钝齿宏颌鱼的两块下颌骨和一块上颌骨标本,但综合以往发现,钝齿宏颌鱼的体长应超过1米,最大的个体可能达到1.2米左右,远超过了之前发现的所有志留纪脊椎动物。
在传统观点描绘的图景中,志留纪的水域为无脊椎动物所统治,脊椎动物的鼻祖——鱼类,生活在海蝎的阴影下。但潇湘动物群提供的证据显示,最迟在志留纪晚期,中国云南已经存在一个欣欣向荣的鱼群,而且有些鱼的体型已相当硕大,“鱼类时代”也许可以前推到志留纪。
“这一发现也让我们思考大气含氧量变化与脊椎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朱敏介绍,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与生物演化关系密切。古环境学家认为,在志留纪晚期到泥盆纪早期的时间段内,大气含氧量有一次显著的增高。但科学家们不能取得一致的是:这次增高的准确时间是什么?“我们的发现将这次增高事件前推到了约4.2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与古灰烬证据所显示的氧气含量变化模型相一致。”朱敏说:“潇湘动物群的发现与研究将继续大大改变我们对整个脊椎动物早期演化历史的认识。”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