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结直肠癌发病新机制

【字体: 时间:2014年06月25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家发现结直肠癌发病新机制。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张令强课题组通过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揭示泛素连接酶Smurf1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并且导致病人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子。谢萍、张明华、何珊等研究人员通过对336例病人的结直肠癌样本分析发现,泛素类蛋白通路的修饰酶体系在结直肠癌中也呈现高表达,它们与Smurf1协同作用,促进了对抑癌蛋白的快速降解,从而解释了Smurf1为何具有促癌功能。

  

中国科学家发现结直肠癌发病新机制。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张令强课题组通过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揭示泛素连接酶Smurf1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并且导致病人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子。谢萍、张明华、何珊等研究人员通过对336例病人的结直肠癌样本分析发现,泛素类蛋白通路的修饰酶体系在结直肠癌中也呈现高表达,它们与Smurf1协同作用,促进了对抑癌蛋白的快速降解,从而解释了Smurf1为何具有促癌功能。

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5月13日晚在线发表了这一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贺福初告诉记者,这项研究的另一个科学意义在于,此前学术界揭示的这种连接酶均为锌指类型,而Smurf1则属于全新类型的连接酶,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并且Smurf1所代表的模式从酵母到哺乳动物都是保守存在的。这为深入理解类泛素化修饰的生物学意义与作用机理开启了新的思路。

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疾病,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已居癌症发病率的第三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比例亦逐渐增多,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结直肠癌发病隐匿,早期很难发现,中晚期患者较多,常常危及生命。目前,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靶向药物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选择。

据张令强研究员介绍,此项成果有助于临床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此外,他们正在研发的抑制剂有望用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研发Smurf1酶活性的小分子抑制物也将可能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

《自然—通讯》是英国自然出版集团于2010年新发行的一种综合性学术期刊,2012年位列全球同类期刊第三。张令强课题组隶属于贺福初院士领衔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他们刚刚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直肠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