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视网膜微血管是急性高山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3年04月12日 来源:AAAS
编辑推荐:
在《SCIENCE CHINA生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一个国际团队提供了证据,证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造影(OCTA)测量的视网膜径向乳头周毛细血管流动密度终点可以作为高海拔地区个体风险评估中大脑微血管变化和急性高原病(AMS)发展的快速、无创伤性潜在生物标志物。
由于视网膜和大脑血管共享许多形态和生理特征,直接评估更容易接近的视网膜血管应该在理论上提供深入了解脑循环。因此,视网膜成像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测作用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高原,每年有数百万人前往高海拔地区滑雪、徒步旅行、登山和工作。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毛细血管水平自动调节的改变导致脑血流量增加,导致毛细血管过度灌注,进而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这是急性高山病的主要假设,最好的干预点是在不可逆的脑损伤发生之前。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大脑血管的检测仅限于大血管,在体内很难看到毛细血管。
本研究旨在研究在使用低压室进行早期AMS时,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唯一可见的毛细血管——眼部微循环的改变。他们应用了一种记录良好的AMS诊断标准——路易斯湖问卷评分(LL-S)。同时,他们全面分析了早期AMS患者眼部的解剖变化(3≤Lake Louise问卷评分< 5)。由于视网膜和脑血管具有许多相同的形态学和生理特征,他们使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OCTA)定量测量了视网膜黄斑区和视网膜视盘的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由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白质都由轴突组成,他们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来评估RNFL的变化。此外,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视神经蛛网膜下腔(ONSASA)的面积与颅内压显著相关,因此他们使用超声测量ONSASA来间接评估脑脊液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高空模拟后,部分区域RNFL变厚,ONSASA变大。OCTA显示视网膜桡侧乳头周毛细血管(RPC)流动密度增加,尤其是鼻侧神经。ams阳性组鼻段RPC流密度增加最大。在多种眼部变化中,RPC流密度的OCTA增加与模拟的早期AMS症状相关。RPC流密度的变化预测早期AMS结果显示出强大的诊断能力。
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毛细血管灌注压升高是AMS早期发病的重要机制,OCTA测量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特别是乳头周血流密度,可能是预测AMS发展的潜在生物学指标。这一结果为眼底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