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ATERIALS RESEARCH》:Bioactive Glasses: Advancing Skin Tissue Repair through Multifunctional Mechanisms and Innovations
编辑推荐:
本文是关于生物活性玻璃(BG)在皮肤组织修复应用的综述。BG 具有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可调节多种细胞参与伤口愈合,在急慢性伤口、烧伤等治疗中展现潜力。但目前其临床应用仍面临挑战,值得科研人员深入探究。
生物活性玻璃概述
在外科创伤修复领域,生物活性玻璃(BG)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备受关注。BG 通常依据玻璃网络中的主要玻璃形成成分分为硅酸盐 BG、硼酸盐 BG 和磷酸盐 BG。像具有 45S5 成分的 BG,也叫 Bioglass,经高温熔炼而成,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研究广泛。此外,基于 45S5 成分,其组成范围不断拓展,制备方法也日益多样,如溶胶 - 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等。
BG 具备诸多优良特性。在理化性质上,其表面能形成羟基磷灰石(HA)纳米晶体层,与宿主组织紧密结合。在模拟体液(SBF)中,45S5 等 BG 会逐渐降解,释放 Na+、Ca2+等离子,转化为羟基碳酸磷灰石(HCA)材料,同时提高局部 pH 值,发挥抗菌作用。不同类型的 BG 降解速度有所差异,例如硼酸盐 BG 的降解速度约为 45S5 的 10 倍。而且,添加 Cu、Zn 等微量元素的 BG,不仅能改善加工性能,还能释放无机离子,促进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从生物学特性来看,BG 生物相容性良好,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时能促进细胞增殖,不过硼酸盐生物玻璃在静态培养条件下可能存在潜在生物毒性,但在动态环境下对细胞无害且能促进组织再生。
用于皮肤损伤修复的 BG 多为粉末或糊状。粉末状 BG 接触伤口后会发生离子反应,形成独特膜状结构,促进止血和细胞增殖,但存在易移动、难固定的问题。为此,人们研发出多种制剂,如静电纺丝制备的中空纤维 MBG(70S25C5P)纤维支架,可作为组织再生支架并负载抗生素;还有棉花状 BG 纤维垫、可注射的琼脂糖 - 藻酸盐 - BG 复合水凝胶、BG / 人血清白蛋白(HSA)复合水凝胶等,这些制剂在伤口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活性玻璃对细胞的调节作用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有序的过程,主要分为炎症反应、增殖和基质重塑三个阶段,多种细胞参与其中。BG 对参与伤口修复的各类细胞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中性粒细胞调节方面,中性粒细胞是损伤组织的首要免疫细胞,能杀死病原体,但过度激活会阻碍伤口愈合。BG 可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自由基,促进伤口激活,但这一作用具有两面性。
巨噬细胞在伤口愈合中也至关重要。单核细胞迁移到组织后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又可分为 M1 和 M2 两种类型。M1 巨噬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在创伤早期发挥作用;M2 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促进组织再生。BG 既能被巨噬细胞吞噬,刺激其黏附和伸展,调节 TNF - α 等细胞因子分泌,又能抑制 M1 巨噬细胞极化,促进 M2 巨噬细胞转化,从而加速伤口愈合。
成纤维细胞作为真皮的主要细胞,在伤口修复中扮演关键角色。它能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促进伤口再生,但在伤口愈合后期,肌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分化可能导致伤口挛缩。BG 可调节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分泌等活动,浓度不同效果各异,还能抑制其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
血管内皮细胞在伤口修复过程中负责促进和调节新血管形成。BG 能提高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促进伤口处的血液供应,加速愈合。
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可分化为皮肤多种成分,对伤口愈合意义重大。研究发现,特定的磷酸盐 BG 能增强干细胞黏附,BG 预处理还能提升 MSC - EV 的治疗效果。
生物活性玻璃在皮肤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伤口修复至关重要。BG 在多种皮肤伤口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
在急性创伤治疗方面,出血是关键问题,BG 可通过激活凝血蛋白诱导止血,一些特定成分的 BG 还具有抗菌活性,对细胞无毒害,临床应用潜力巨大,但目前其止血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缺乏临床研究。
慢性难治性伤口,如溃疡,其形成与血管生成不足、神经支配受损等因素有关。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而基于 BG 的治疗手段逐渐兴起。AG 掺杂的 BG 纤维能抑制生物膜形成,钴含量的 BG 纤维可缩短愈合时间,BG 与其他材料结合形成的水凝胶能促进慢性伤口愈合,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其有效性。
压力性溃疡伤口在全球患病率较高,局部应用 BG 有望诱导上皮细胞增殖、减少渗出,但目前相关应用研究较少。
糖尿病溃疡伤口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其愈合困难与多种因素相关。BG 能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通过刺激细胞迁移、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等方式,提高伤口愈合率。为此,人们研发出多种 BG 复合敷料,如 NAG - PL 支架、BG/PEM 纳米复合材料等,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烧伤溃疡伤口治疗难度大,易感染。BG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可用于烧伤治疗。例如,Ag 掺杂的 BG、载有血小板 - 富集血浆(PRP)的 BG 纤维、3D 打印的含生物活性硼酸盐玻璃的水凝胶等,在促进伤口愈合、抑制感染方面表现出色,临床研究也表明其能有效促进烧伤伤口愈合。
在瘢痕治疗方面,BG 通过抑制巨噬细胞 M1 极化,展现出无瘢痕愈合的潜力,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其抑制瘢痕增生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对于表面肿瘤,手术切除后伤口愈合困难,BG 复合物可用于抑制肿瘤复发、促进伤口愈合。如负载 5 - 氟尿嘧啶(5 - FU)的 MBG、含 BG 的可注射水凝胶等,在肿瘤治疗和伤口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论与展望
生物活性玻璃在组织工程领域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骨再生特性,在皮肤组织修复方面也具有显著潜力,尤其在促进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方面表现突出。然而,目前其在软组织结构修复方面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晰,缺乏全面的理论支持。在临床应用中,精确控制 BG 材料的组成、3D 结构和机械强度仍是一大挑战,且其对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较少。尽管如此,鉴于 BG 的独特性质,开发基于 BG 的智能生物材料,使其更好地适应组织微环境,有望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为皮肤组织修复带来新的突破。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