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韩国大学(Kore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 Yumin Han、Teh Min Teng、Juwon Han 和 Heenam Stanley Kim 等人勇敢地踏上了探索之旅。他们开展了一项关于 “Antibiotic?associated changes in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lter its effects on host metabolic health” 的研究,最终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Microbiome》杂志上。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为我们理解抗生素影响宿主健康的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们朝着解决慢性疾病问题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A. muciniphila 变异体的筛选:研究人员将从健康个体分离出的 A. muciniphila 菌株(HM1)暴露在致死剂量的青霉素 G 下,就像一场残酷的 “生存挑战”。经过这场挑战,他们成功筛选出了变异体。通过对变异体基因组的测序分析,发现其中一些变异体的 TEM 型 β - 内酰胺酶基因(β -lactamase gene)启动子发生了突变,还有一些变异体的嘌呤生物合成途径(de novo purine biosynthesis pathway)相关的 pur 基因出现了突变。这些突变就像是基因中的 “小恶魔”,改变了 A. muciniphila 的特性34。
变异体对宿主肥胖的影响:为了探究这些变异体对宿主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给小鼠喂食高脂肪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然后分别给这些肥胖小鼠灌胃不同的 A. muciniphila 菌株,包括野生型菌株、变异体菌株等。结果发现,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携带 pur 基因突变的变异体(PurF、PurM)和 p*-βL 变异体在减轻小鼠体重、改善葡萄糖耐量和减少脂肪沉积方面的能力明显下降。这表明这些变异体就像 “叛变” 的士兵,失去了原本帮助宿主抵抗肥胖的能力78。
变异体在人类微生物群中的全球分布:研究人员还对 A. muciniphila 变异体在全球人类微生物群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搜索 NCBI 数据库,发现携带 TEM 型 β - 内酰胺酶基因启动子突变和 pur 基因变异的 A. muciniphila 菌株在全球不同地区都有出现,这意味着这些变异体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健康问题910。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机制,即抗生素通过筛选 A. muciniphila 变异体,影响其对宿主的有益能力,进而间接损害宿主健康。这些变异体在全球人类微生物群中的广泛存在,暗示着它们可能与慢性疾病的全球流行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目前对于这些突变导致宿主有益能力下降的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这些变异体在肠道环境中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以及它们对宿主健康的长期影响,也都有待进一步探索。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抗生素、肠道微生物群和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就像在黑暗的迷宫中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可能通向出口的道路,为未来开发诊断和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慢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