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食行为、胃肠道症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土耳其横断面研究新发现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ight eating behavio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sigh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Türkiye

【字体: 时间:2025年02月10日 来源: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3.5

编辑推荐:

  为探究夜食行为对成人胃肠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 1372 名 19 - 65 岁成人的横断面研究。结果发现,夜食综合征(NES)与更多胃肠道症状、更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该研究对制定营养策略改善相关健康问题意义重大。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是否曾在深夜突然想吃东西?这种看似平常的夜食行为,其实暗藏玄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大脑和肠道之间的神秘联系,也就是脑肠轴(brain - gut axis)。它在调节身心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血清素(serotonin),它既是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又在胃肠道蠕动中扮演关键角色,凸显了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关系。而且,刺激迷走神经(vagus nerve)能改善情绪和心理健康,因为它连接着多个重要器官,还对交感神经系统、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免疫系统以及脑肠轴有调节作用 。
然而,胃肠道疾病却成为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些被胃肠道疾病困扰的人,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备受限制,还会陷入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饮食模式作为胃肠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与胃肠道疾病、心理健康之间的潜在联系,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深入的研究。

同时,夜食综合征(NES)这种病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表现为早晨食欲不振(anorexia)、晚上进食过量(hyperphagia),还常常在夜间醒来吃东西。虽然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 1.5% ,但在精神科患者中比例要高得多。而且,夜食不仅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还可能打乱身体自然的消化过程,引发胃肠道问题。尽管人们对夜食综合征的认识在不断增加,但它对心理健康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土耳其健康科学大学(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古尔哈内健康科学学院(Gülhane Health Sciences Faculty)营养与饮食学系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空白的重要研究。

为了深入了解夜食行为、胃肠道症状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从 2023 年 9 月至 11 月,通过网络调查问卷(Google form),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对 1372 名 19 - 65 岁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涵盖了人口统计学特征、饮食行为、人体测量数据,还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评估胃肠道症状,用夜食问卷(Night Eating Questionnaire,NEQ)量化夜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用心理健康量表(Psychological Well - Being Scale)测量心理健康水平 。随后,研究人员运用统计软件(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SPSS 2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 28.4±11.82 岁,多数人 BMI 处于正常范围,且大学毕业生占比较高。在相关性分析中发现,GSRS 各维度与 NEQ 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夜食行为越严重,胃肠道症状可能越明显;而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与 GSRS 各维度、NEQ 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夜食综合征和更多的胃肠道症状都与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 。

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收入状况、心理健康水平和零食摄入量会影响夜食行为。年龄越小、收入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零食摄入量越多,夜食行为越容易发生。性别和婚姻状况则对胃肠道症状有显著影响,女性和已婚者更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此外,教育水平、收入状况、零食摄入量和夜食问卷总分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教育水平和收入越高、零食摄入量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夜食问卷总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这项研究首次全面地探讨了夜食行为、胃肠道症状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研究结果表明,夜食行为不仅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身体问题相关,还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这一发现强调了在治疗夜食综合征时,要同时关注身体和心理健康,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例如,调整用餐时间、管理压力、调整饮食结构等,都可能有助于改善夜食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研究中发现的一些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这些因素,开展更深入的纵向研究,探索夜食行为的长期影响,从而为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这项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上,为我们理解夜食行为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