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测量睡眠时长和规律与痴呆发病的关联:一项针对 82391 名英国成年人的研究

《BMC Public Health》:Dose-response associations of device-measured sleep regularity and duration with incident dementia in 82391 UK adults

【字体: 时间:2025年02月10日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编辑推荐:

  为探究客观测量的睡眠与痴呆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人员对英国生物银行中 82391 名 43 - 79 岁成年人开展队列研究。结果发现睡眠时长与痴呆呈 U 型关联,睡眠规律与痴呆呈负相关。这表明规律睡眠或可降低痴呆风险,为睡眠健康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在当今社会,痴呆这一非传染性疾病(NCD)正逐渐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带来的社会与经济负担日益沉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 2050 年将有 1.41 亿人受其影响。睡眠作为影响大脑功能和认知健康的关键因素,却在痴呆相关研究中未得到足够重视。以往研究多依赖主观睡眠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存在测量不精确、易受社会期望和回忆偏差影响等问题,导致睡眠时长与痴呆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同时,睡眠规律这一重要睡眠维度与痴呆的关联也尚不明确,尤其是睡眠规律能否减轻睡眠时长不足对痴呆风险的不良影响,这些未知为公共卫生指导带来挑战。
为解决上述问题,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等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依托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从其加速计子研究中选取 103104 名 43 - 79 岁参与者,最终纳入 82391 名符合条件的成年人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佩戴腕部加速计收集数据,随访至 2022 年,旨在评估设备测量的睡眠时长和规律与痴呆发病的关联,并探究睡眠规律是否会影响睡眠时长与痴呆之间的关系。此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杂志上。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一是利用腕部加速计(Axivity AX3)收集参与者一周的日常休息 - 活动模式数据,以此为依据计算睡眠时长和睡眠规律性指数(SRI)。SRI 是一种量化睡眠规律的指标,范围从 0 - 100,数值越高表示睡眠规律一致性越高。二是通过与国家医院入院、初级保健和死亡率数据进行数据链接,确定痴呆发病病例。三是选取年龄、性别、种族、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作为协变量,运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并开展多种敏感性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样本和事件:研究样本平均年龄 62.4 岁,女性占 55.9%,白人占 93.6%。在平均 7.9 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到 783 例痴呆发病病例,经过数据处理后,在睡眠时长和规律分析中分别观察到 694 例和 729 例事件。大部分参与者(78.3%)睡眠规律,21.7% 睡眠不规律。
  2. 睡眠时长和规律与痴呆发病的独立关联:多变量调整分析显示,睡眠时长与痴呆发病风险呈 U 型关系。睡眠时长较短(<7h)时,痴呆风险显著增加,如睡眠时长为 6.5h 的参与者,相比参考点 7.9h,痴呆发病风险比(HR)为 1.19(95% CI 1.01, 1.40);而长睡眠时长与痴呆风险的关联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睡眠规律与痴呆发病风险呈单调负相关,SRI 最高值 94.2 时,相比最低值 51.5,痴呆风险降低 46%(HR: 0.54 [0.40 - 0.73]),SRI 的最小有益剂量为 66.1,对应 HR 为 0.77(95% CI 0.63, 0.95)。
  3. 不同睡眠时长下睡眠规律与痴呆发病的关联:对于非最佳睡眠时长(<7h 或≥8h)的参与者,睡眠规律与痴呆发病风险呈显著负相关,SRI 增加时,风险持续降低,在 SRI 约 80 后趋于平稳。而对于最佳睡眠时长(≥7 且 < 8h)的参与者,在 SRI 约 80 之前,二者无明显关联,之后虽呈负相关,但仍无统计学意义。
  4. 敏感性和额外分析:经过多种敏感性分析,如排除随访前两年内患痴呆的参与者、排除自评健康状况不佳者、排除从事轮班工作者、控制睡眠呼吸暂停因素、重新定义睡眠时长类别以及排除有失眠症状者等,大部分结果保持稳健。不过,排除经常失眠的参与者后,短睡眠时长与痴呆的关联因置信区间变宽而减弱至无显著意义。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本研究首次全面探讨了设备测量的睡眠时长和规律与痴呆发病风险的关系,发现睡眠时长与痴呆呈 U 型关联,仅短睡眠时长显著增加痴呆风险;睡眠规律与痴呆风险呈近线性负相关,且这种有益关联仅在短睡眠和长睡眠参与者中存在。这表明对于睡眠时长非最佳的人群,保持规律睡眠模式可能有助于减轻痴呆风险。从机制上看,睡眠可调节与阿尔茨海默病(AD,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相关的蛋白质,如淀粉样 β 蛋白(Aβ)和 tau 蛋白,防止其积累,而睡眠规律能间接反映睡眠与昼夜节律的对齐程度,实验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会影响 Aβ 动态,加速大脑中淀粉样斑块的形成。

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强调了将睡眠规律纳入现有睡眠时长为重点的公共卫生指南的重要性,为促进整体睡眠健康提供了新方向。未来的临床干预可针对无法达到推荐睡眠时长的人群,制定个性化行为策略,帮助他们建立规律的睡眠 - 觉醒时间表。不过,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观察性研究的性质限制了因果推断,可能存在未测量的混杂因素;加速计数据收集时间晚于基线数据收集时间,尽管多数协变量相对稳定,但就业状态有所变化;研究样本主要为老年白人,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后续需要更多跨文化队列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拓展这些发现,为预防和控制痴呆提供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