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Psychology》: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two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on anxiety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sights from cross-lagged and moderated network models
编辑推荐:
焦虑是常见且有害的精神障碍,多发于青年时期。研究人员针对焦虑与情绪调节策略关系存争议及缺乏症状视角研究的问题,开展 “考察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中国大学生焦虑影响” 的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可缓解焦虑,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
在青春的旅程中,焦虑如同一片阴霾,悄然笼罩着许多大学生。焦虑障碍作为全球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约 34% 的人在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平均发病年龄在 21.1 岁左右,也就是大学生所处的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在这个阶段,身份的快速转变、各种挑战的不断涌现,使得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压力,焦虑症状也随之而来。
情绪调节策略,尤其是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CR)和表达抑制(Expressive Suppression),与焦虑的产生和维持紧密相关。然而,过往研究在这两种策略与焦虑的关系上结论不一。一方面,表达抑制在减少负面情绪行为表达的同时,可能无法降低内心负面情绪体验,甚至还会因为内外表达的不一致而加重负面感受。但也有研究表明,在东亚文化背景下,表达抑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改善人际关系。对于认知重评,虽然一直被视为一种适应性情绪策略,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用于缓解焦虑也有一定效果,但元分析却未能充分支持其对焦虑的显著积极影响。而且,以往研究多为横断面设计,难以确定两者的因果关系。此外,现有研究大多缺乏从症状视角出发的探究,无法深入了解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焦虑症状的具体影响。
为了填补这些研究空白,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两项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sychology》上,为深入理解焦虑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研究。研究 1 中,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 月,通过在线平台 “问卷星” 招募哈尔滨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焦虑障碍量表 7 项版(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 - 7,GAD - 7)评估焦虑症状,用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测量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频率。利用 R 软件和 Mplus 8.3 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纵向测量不变性检验以及潜在跨期滞后分析,同时控制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研究 2 于 2022 年 11 月,同样采用便利抽样,在哈尔滨招募大学生,使用与研究 1 相同的问卷进行测量。运用 R 软件进行分析,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再通过分层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变量构建多元网络模型(MNM),之后估计调节网络模型并进行可视化处理,还计算了相关稳定性系数以评估模型稳定性。
研究结果如下:
描述性和相关性统计 :研究 1 中,性别与 ERQ 总分及表达抑制子量表得分相关,年龄与研究关注变量关联不大。GAD - 7 得分与 ERQ、认知重评子量表得分显著相关,且第一波表达抑制得分与两波 GAD - 7 得分显著相关。以 7 分为临界值,第一波焦虑检出率为 10.09%,第二波为 12.13%,4.50% 的参与者两波 GAD - 7 得分均超 7 分。研究 2 中,以 7 分为临界值,焦虑检出率为 13.24% 。
纵向测量不变性 :研究 1 中,表达抑制达到度量不变性标准,认知重评和焦虑达到严格不变性标准。
跨期滞后模型 :研究 1 的跨期滞后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RMSEA = 0.066,CFI = 0.903,TLI = 0.893)。第一波的认知重评能负向预测第二波的焦虑水平(b = -0.552,p < 0.01),而表达抑制与第二波焦虑水平无显著关联(b = 0.035,p = 0.174)。同时,第一波焦虑负向预测第二波认知重评(b = -0.117,p < 0.05) 。
调节网络模型 :研究 2 的调节网络模型表明,认知重评可调节 4 对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认知重评水平升高时,“易怒(GAD6) - 过度担忧(GAD3)” 和 “无法控制的担忧(GAD2) - 紧张(GAD1)” 之间的正向关系减弱;“紧张(GAD1) - 难以放松(GAD4)” 和 “易怒(GAD6) - 坐立不安(GAD5)” 之间的正向关系增强。此外,通过 1000 次自助抽样计算的相关稳定性系数显示,模型的边和预期影响值(EI)在不同样本量下均稳定,调节网络的 CS - C 为 0.76,表明结果可靠。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研究 1 证实了认知重评对中国大学生焦虑具有保护作用,且焦虑会损害认知重评能力,两者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研究未发现表达抑制与焦虑的纵向关系,可能是受文化差异影响。同时,研究 1 还发现第一波认知重评会负向影响第二波表达抑制,体现了两种策略在情绪调节中的不同作用。研究 2 进一步从症状层面揭示了认知重评对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参与者焦虑水平差异有关。未来研究可在焦虑症患者中进一步验证,并探索针对特定症状关系提高认知重评有效性的方法。
总的来说,该研究通过两项严谨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与大学生焦虑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情绪调节策略与焦虑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临床工作者制定基于认知重评的焦虑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缓解焦虑,促进心理健康。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