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疫苗对于预防疾病、保障公众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作为疫苗相关信息的重要传播者,在鼓励人们接种疫苗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现实中却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患者对疫苗存在犹豫态度,甚至提出各种反疫苗论点;另一方面,尽管医护人员在疫苗知识上有一定储备,但在面对这些质疑时,很多人却感到力不从心,不知如何有效回应。过往研究虽已明确反驳反疫苗论点的关键技能,可对于医护人员该如何获取这些技能,却鲜有人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等多所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重要研究,其成果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上。 该研究旨在探究共情反驳式访谈(Empathetic Refutational Interview,ERI)文本场景是否能帮助医护人员增强应对反疫苗论点的信心和能力。研究人员通过在线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开展研究。他们从英国和芬兰招募了参与疫苗接种工作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通过便利抽样和滚雪球抽样获得)。这些医护人员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共情反驳式访谈组(n=167),另一组为对照组(n=180)。在实验过程中,ERI 组的医护人员会接触到 ERI 方法的示例,包括识别患者态度根源、给予肯定、纠正误解和提供事实等内容;而对照组则仅接受基于标准事实的方法。实验前、后,研究人员分别测量了医护人员对反驳反疫苗论点的感知难度,实验后还考察了他们对 ERI 技术的使用情况 。
虚构医护人员的感知表现:通过 Student’s t 检验分析发现,ERI 组的参与者对虚构医护人员的表现评分(M=4.01,SD=0.65)显著高于对照组(M=3.79,SD=0.68;t=2.98,Cohen’s d=0.32,p=0.003)。这表明 ERI 组的医护人员更认可采用 ERI 技术的医护人员的表现。
ERI 技术的使用:运用混合效应逻辑回归模型(部分模型因未收敛采用简单逻辑回归模型)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对 ERI 技术的使用频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ERI 组的医护人员在回应中更有可能使用共情肯定话术(b=1.52,SE=0.27,OR=4.57,span data-custom-copy-text="\(p .001\)"p<.001)。但在识别态度根源、纠正错误信息、提供事实、描述事实、提供相关事实以及表达不确定性等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疫苗沟通信心:通过对疫苗沟通信心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疫苗沟通信心的各个维度(包括不情愿信任、对患者的开放度、自我效能和对疫苗接种的承诺)上,ERI 组和对照组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不过,整体上医护人员在实验前后的不情愿信任有所增加(b=0.17,SE=0.06,p=0.018) 。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该研究得出结论:ERI 场景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医护人员在书面回应反疫苗论点时更多地运用共情肯定话术,且医护人员对基于 ERI 的疫苗沟通方式评价较高。然而,阅读 ERI 材料并不能有效提升医护人员识别态度根源和纠正与反疫苗论点相关误解的能力,这表明这些技能可能需要不同或更深入的教学方法,如实践练习。该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开发针对医护人员的 ERI 疫苗犹豫沟通培训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优化疫苗沟通策略,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疫苗犹豫患者的能力,从而推动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