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组为对照组(n=180)。在实验过程中,ERI 组的医护人员会接触到 ERI 方法的示例,包括识别患者态度根源、给予肯定、纠正误解和提供事实等内容;而对照组则仅接受基于标准事实的方法。实验前、后,研究人员分别测量了医护人员对反驳反疫苗论点的感知难度,实验后还考察了他们对 ERI 技术的使用情况 。
虚构医护人员的感知表现:通过 Student’s t 检验分析发现,ERI 组的参与者对虚构医护人员的表现评分(M=4.01,SD=0.65)显著高于对照组(M=3.79,SD=0.68;t=2.98,Cohen’s d=0.32,p=0.003)。这表明 ERI 组的医护人员更认可采用 ERI 技术的医护人员的表现。
ERI 技术的使用:运用混合效应逻辑回归模型(部分模型因未收敛采用简单逻辑回归模型)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对 ERI 技术的使用频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ERI 组的医护人员在回应中更有可能使用共情肯定话术(b=1.52,SE=0.27,OR=4.57,span data-custom-copy-text="\(p .001\)"p<.001)。但在识别态度根源、纠正错误信息、提供事实、描述事实、提供相关事实以及表达不确定性等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疫苗沟通信心:通过对疫苗沟通信心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疫苗沟通信心的各个维度(包括不情愿信任、对患者的开放度、自我效能和对疫苗接种的承诺)上,ERI 组和对照组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不过,整体上医护人员在实验前后的不情愿信任有所增加(b=0.17,SE=0.06,p=0.018) 。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该研究得出结论:ERI 场景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医护人员在书面回应反疫苗论点时更多地运用共情肯定话术,且医护人员对基于 ERI 的疫苗沟通方式评价较高。然而,阅读 ERI 材料并不能有效提升医护人员识别态度根源和纠正与反疫苗论点相关误解的能力,这表明这些技能可能需要不同或更深入的教学方法,如实践练习。该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开发针对医护人员的 ERI 疫苗犹豫沟通培训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优化疫苗沟通策略,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疫苗犹豫患者的能力,从而推动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