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人类向东欧亚大陆扩散的古基因组学见解及生理适应研究的必要性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Human dispersal into East Eurasia: ancient genome insights and the need for research on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2月15日 来源: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 3.3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现代人类起源理论从"多地区进化"模型向"非洲单一起源(Out of Africa)"模型的范式转变,通过线粒体DNA(mtDNA)、核基因组及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组测序(NGS)证据,揭示了东亚人群迁徙路径争议(北方路线vs南方路线),并重点探讨了人类向高纬度扩散过程中对光照减少(UCP1基因)、寒冷适应(TBX15/WARS2位点)和代谢调节(LEPR基因)等生理适应机制,为理解现代人类疾病易感性差异提供了进化视角。
过去30年间,人类起源理论经历了颠覆性变革。"多地区进化"模型曾主导学界,认为现代欧亚人群分别由当地直立人(如北京猿人)独立演化而来。但该理论面临重大逻辑缺陷——大脑容量从直立人的700-1000cc跃升至现代人1350cc的进化事件,难以通过多地独立突变解释。分子生物学证据最终确立了"非洲单一起源"模型的统治地位。
1987年线粒体夏娃研究首次提供关键证据:通过对147个现代人mtDNA限制性酶切分析,发现所有现代人群均可追溯至20万年前一位非洲女性。2003年后,新一代测序技术揭示了更完整的证据链:
考古证据与基因组数据在东亚人群迁徙路线上存在分歧:
向高纬度扩散过程中,人类进化出独特适应特征:
光周期调节
寒冷适应
脂肪代谢
藏族人群的高海拔适应揭示了惊人的基因渗入现象:
部分适应性基因在现代环境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研究揭示多个待解问题:
这项跨越古基因组学、生理学与进化医学的研究,不仅重塑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知,更为理解现代疾病提供了深远的进化生物学视角。从寒冷适应的分子机制到高原适应的基因窃取,每一处发现都在讲述着人类这个物种顽强生存的史诗故事。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