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喹诺酮类和 β - 内酰胺类药物来说,它们的治疗效果与基于游离浓度的 PK/PD 指标密切相关。对于万古霉素而言,浓度 - 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与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比值,和它缓慢的杀菌效果有关。基于此,AUC/MIC 的数值范围被用作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治疗范围。一般认为,万古霉素对 MRSA 的 MIC 是 1 μg/mL,所以为了提高疗效、降低肾毒性,建议万古霉素的 AUC/MIC 在 400 - 600 mg?h/L。
近年来,游离浓度 - 时间曲线下面积(Free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fAUC)/MIC 被认为是更理想的万古霉素 PK/PD 指标。按照保守估计 50% 的蛋白质结合率来算,fAUC/MIC 的目标值在 200 - 300 mg?h/L。可奇怪的是,关于 fAUC 指导万古霉素治疗的研究少之又少。这就好比在一条通往宝藏(精准治疗)的路上,大家都知道有一条更好的路(fAUC 指导 TDM),但却很少有人去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找到影响游离万古霉素浓度的相关因素,评估 fAUC 的达标情况,来自日本佐贺大学医院感染病与医院流行病学科的 Toshiharu Urakami 等人,在《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Health Care and Science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 “Factors affecting free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 and target attainment of free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