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抑郁症治疗缺口大、缺乏量化诊断方法的问题,斯洛伐克科梅纽斯大学医学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研究唾液激素与抑郁症的关系。结果发现两者关联复杂,这为抑郁症无创诊疗提供新思路。强烈推荐科研读者一读!
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 “健康杀手”,悄悄地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它可不只是简单的情绪低落,而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健康障碍。从轻微的、短暂的悲伤情绪,到严重的、长期持续的抑郁状态,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重度抑郁症(MDD)更是抑郁症中较为严重的临床类型。
抑郁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它会让人在社交场合变得退缩,工作或学习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导致残疾。那些深受抑郁症困扰的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更令人痛心的是,抑郁症还使得自杀风险大幅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超过 2.8 亿人都在遭受抑郁症的折磨,约占世界人口的 3.8%。而且,抑郁症的发病没有年龄限制,在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时期,它的发病率还会迎来高峰。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比男性高出约 50%,这背后涉及到生物学、激素变化以及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尽管目前已经有针对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巨大的治疗差距。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超过 75% 的抑郁症患者无法获得必要的治疗。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像是医疗系统对心理健康服务投入不足,专业医疗人员短缺,缺乏有效的量化诊断方法,以及社会对精神疾病存在偏见等。
为了填补这一治疗缺口,找到有效的诊断方法至关重要。于是,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各种可能的生物标志物,比如神经影像学指标、微生物组、神经肽、激素以及氧化应激标志物等。而在众多研究方向中,唾液激素作为潜在的抑郁症生物标志物,引起了特别的关注。这是因为采集唾液样本非常方便,不会给患者带来过多痛苦,而且唾液激素与情绪、心理健康的某些方面存在关联。
来自斯洛伐克科梅纽斯大学医学院医学、生物学、遗传学和临床遗传学研究所等单位的 Stefan Harsanyi 等人,在《Annals of General Psychiatr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 “Salivary hormones in depression: the futur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的论文。他们的研究发现,唾液激素水平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为抑郁症的无创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在 PubMed、SCOPUS 和 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出了过去 15 年左右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探究唾液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研究结果:
- 皮质醇(Cortisol):皮质醇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它在调节身体对压力的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被称为 “压力激素”。研究人员发现,关于唾液皮质醇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一些研究表明,慢性压力会激活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HPA)轴,导致皮质醇水平长期升高,进而产生神经毒性,损害大脑,影响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比如,有研究观察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唾液皮质醇水平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然而,也有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关联。出现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不同研究在测量方法、样本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同。不过总体来看,测量唾液皮质醇为识别抑郁症高风险人群和监测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手段。例如,通过观察皮质醇的昼夜节律变化,就有可能发现那些隐藏的抑郁症风险人群。
- 褪黑素(Melatonin):褪黑素主要由松果体分泌,它对人体的昼夜节律,尤其是睡眠 - 觉醒周期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常常存在昼夜节律紊乱的问题,褪黑素的合成和分泌也受到影响。多项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夜间褪黑素水平普遍降低,这会导致睡眠障碍,进而加重抑郁症状。比如,有研究对产后母亲进行评估,发现唾液褪黑素浓度能够预测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而且过高或过低的褪黑素水平都可能不利于情绪调节。不过,也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的褪黑素水平没有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褪黑素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如此,测量唾液褪黑素水平仍然有助于发现昼夜节律紊乱的情况,从而指导采用光疗或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方法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改善睡眠,缓解抑郁症状。就像给身体的 “生物钟” 重新校准一样,让患者的睡眠和情绪都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 催产素(Oxytocin):催产素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肽类激素,它在调节社会行为和情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唾液催产素水平通常较低,这与他们社交退缩、情绪调节困难等症状密切相关。例如,有研究发现产后女性在母乳喂养时,唾液催产素水平较高的人,产后焦虑程度明显更低。不过,对于测量催产素水平的可靠性,不同研究存在争议。有些研究认为外周催产素水平不能准确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水平和活动,而另一些研究则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尽管存在争议,但鼻内给予催产素在改善情绪识别、减少社交隔离症状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有可能成为治疗抑郁症的辅助手段。这就像是给那些在社交和情绪上 “迷路” 的患者,提供了一条重新找回方向的线索。
- 血清素(Serotonin,5 - HT):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调节情绪、认知和生理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有研究认为,血清素合成、释放或受体信号传导的异常,会导致情绪调节障碍,进而引发抑郁症状。不过,唾液血清素与中枢血清素的关系还不太明确,虽然它反映了外周血清素能活动,但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中枢血清素能的活动。目前,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它通过提高大脑中血清素的水平来改善症状。此外,通过饮食补充色氨酸(血清素的前体)等干预措施,也可能影响血清素的产生,从而改善抑郁症状。这就好比给大脑中的 “情绪信号兵” 血清素补充了更多的 “能量”,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传递积极的情绪信号。
- 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脱氢表雄酮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它是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前体。研究发现,在慢性压力和焦虑状态下,DHEA 水平似乎会升高,它具有抗糖皮质激素的特性,可以抵消皮质醇的一些负面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神经保护、支持认知、抗焦虑和抗抑郁等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DHEA 水平与青少年女孩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症状呈正相关,而且它还被认为是急性精神压力的生物标志物,对维持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这就像是身体在面对压力时,释放出的一种 “保护盾牌”,帮助人们抵御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
- 睾酮(Testosterone):睾酮是一种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激素,它在男性和女性体内都存在,但男性体内的浓度更高。研究发现,睾酮水平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并且与抑郁症症状有关。在年轻男孩中,较低的睾酮水平与更高的社交退缩和抑郁症状相关;在女性中,研究结果则不太一致。睾酮替代疗法对性腺功能减退的男性有一定效果,但在女性中的效果不太稳定。此外,采集唾液样本时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血液混入唾液可能会干扰睾酮浓度的测量结果。这就好比睾酮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对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 孕酮(Progesterone):孕酮是女性性腺在排卵后主要由黄体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性激素,它在维持妊娠、调节月经周期和免疫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孕酮水平的降低或波动可能会影响 γ - 氨基丁酸(GABA)能信号传导,导致焦虑和情绪不稳定。在经前烦躁障碍(PMDD)和产后抑郁症等情况下,孕酮水平的变化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例如,有研究发现女性在月经周期中,唾液孕酮水平下降明显的人更容易因为情绪低落而饮酒。不过,也有研究发现血浆孕酮水平与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没有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血浆和唾液孕酮水平并不总是同步变化,还受到个体差异和昼夜节律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像是孕酮在女性的生理周期中,弹奏着一曲复杂的 “情绪乐章”,不同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
- 雌二醇(Estradiol,E2):雌二醇是雌激素的一种,主要由女性卵巢分泌,男性体内也有少量分泌。它在调节月经周期、维持生殖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影响。研究发现,雌二醇水平的波动与抑郁症之间存在关联,尤其是在围绝经期,雌二醇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血清素的合成和受体功能,进而影响情绪。例如,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使唾液雌二醇水平升高,同时减轻抑郁症状。此外,雌二醇的神经保护作用也在一些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中得到了证实。这就像是雌二醇在女性的身体里,扮演着一个 “情绪调节大师” 的角色,它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对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全面且深入地探讨了唾液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唾液激素水平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虽然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比如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测量方法的不统一等,但这些发现仍然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标准化测量方法,深入研究唾液激素动态变化与抑郁症之间的纵向关系,将唾液激素分析更好地融入到个性化治疗策略中,提高抑郁症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这对于那些正在遭受抑郁症折磨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消息,就像在黑暗中为他们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着他们走向康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