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炎症性肌病的新兴机制与治疗方法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Emerging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s in inflammatory muscle diseases

【字体: 时间:2025年02月19日 来源: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13.9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聚焦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s)。探讨 T 细胞、干扰素(IFN)信号、B 细胞等在疾病中的作用,介绍相关治疗靶点与通路,如 KLRG1、JAK 抑制剂等,还阐述 IBM 独特病理机制,为理解和治疗 IIMs 提供全面视角。

  

炎症性肌病研究现状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s),常称肌炎,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疾病,以免疫介导的肌肉损伤和多样的临床表现为特征。自 1975 年 Bohan 和 Peter 对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进行初始分类以来,随着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的发现,人们对 IIMs 的认识有了显著进展。MSAs 能区分不同 IIMs 亚型,影响疾病预后和治疗策略。目前 IIMs 亚型包括抗合成酶综合征(ASyS)、DM、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和 IBM 等。尽管研究取得进展,但 IBM 的主要发病机制(是退化还是 T 细胞介导的炎症)仍不明确,亟需新的治疗方法。同时,B 细胞、抗体以及 IFN 信号相关研究为 CAR T 细胞、JAK 抑制剂等靶向治疗开辟了道路。

T 细胞作为肌炎的治疗靶点

淋巴细胞浸润是所有 IIMs 的共同特征,T 细胞是肌肉活检中主要的免疫细胞类型。在 IBM 中,CD8+细胞毒性 T 细胞(CTLs)驱动广泛的炎症变化。研究发现,IBM 中相当一部分 CTLs 呈现独特的衰老表型,低表达 CD27、CD28 和 CD127,高表达 CD57、KLRG1 和转录因子 T-bet。T-bet+ CTLs 在 IBM 患者外周血中扩增,或可作为疾病监测的生物标志物,T-bet 也被视为其他免疫介导神经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此外,KLRG1 作为衰老 CTLs 的标志物,可能是 IBM 的可靶向治疗靶点。研究发现,IBM 部分肌纤维中编码 KLRG1 配体 E-cadherin 的 CDH1 上调,支持 KLRG1 在 IBM 病理生理中的作用。目前,一项针对 KLRG1 的单克隆抗体(ulviprubart)的 2/3 期临床试验正在评估其对 IBM 患者的疗效。

干扰素信号及其治疗意义

IFN 信号在 IIMs 中被激活,尤其是 1 型和 2 型 IFN,成为肌炎病理生理中的关键可靶向通路,有助于疾病诊断和亚型分类。在 DM 患者中,1 型 IFN 信号过度活跃与疾病活动相关,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肌肉组织和皮肤样本中 IFN 相关基因上调。研究通过批量 RNA 测序和机器学习,基于 IIMs 亚型特异性基因表达模式对肌肉活检进行分类,准确率达 91% 以上,其中 1 型 IFN 诱导的转录本在 DM 中显著上调。在 ASyS 和 IBM 样本中,也发现 2 型 IFN 以及部分 1 型 IFN 信号过度活跃。鉴于此,靶向 IFN 信号成为 IIMs 的潜在治疗途径。JAK 抑制剂可调节 1 型和 2 型 IFN 通路,如托法替尼(Tofacitinib)治疗 DM,尤其是抗 MDA5 抗体阳性的 DM 患者有一定疗效;鲁索替尼(Ruxolitinib)对难治性 DM 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皮肤症状有改善作用,目前也在评估其对 IBM 的疗效。此外,靶向 1 型 IFN 受体的 anifrolumab 正在进行针对 DM 和 PM 的 3 期研究。

B 细胞和抗体作为治疗靶点

MSAs 在 IIMs 患者血清中的快速鉴定推动了对疾病的理解,其与临床症状、合并症和治疗策略相关,已成为重要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尽管 MSAs 在疾病起始和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完全明确,但多项研究表明部分抗体具有潜在致病性。在 DM 中,抗 MDA5 抗体可能激活 MDA5,促进 1 型 IFN 转录;抗 NXP2 和抗 TIF-1γ 抗体可能通过抑制抑制 IFN-β 表达的蛋白,增强 1 型 IFN 信号。在 IMNM 中,抗 HMGCR 和抗 SRP 抗体可激活 TRIM63 和 FBXO32,损伤肌管和肌纤维,还能增加促炎介质 IL-6 和 TNF 水平。在 ASyS 中,抗 ARS 自身抗体靶向氨酰 - tRNA 合成酶,其致病性多样,血清中抗 Jo-1 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等相关。在 IBM 中,抗 cN1A 抗体可能参与疾病发病机制,但作用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表明,抗 HMGCR、抗 Jo-1、抗 Mi-2 和抗 TIF-1γ 等抗体滴度与相应 IIMs 亚型的疾病活动度相关。基于 MSAs 的重要作用,降低抗体水平、清除 B 细胞和浆细胞成为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经典的抗 CD20 抗体,广泛用于清除 IIMs 中 MSAs 相关的 B 细胞,但常规抗 CD20 抗体组织穿透性弱。相比之下,抗 CD19 CAR T 细胞组织穿透能力强,在治疗严重难治性 ASyS 中显示出疗效,目前正在多个 IIMs 亚型中进行临床试验。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靶向 CD38,可作用于 B 细胞和浆细胞,对严重抗 MDA5 DM 和抗 SRP IMNM 患者有效,未来或可用于治疗 IBM 患者。此外,针对 B 细胞分化和增殖相关细胞因子 BAFF 的治疗策略在 IIMs 中效果不佳;BTK 抑制剂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显示出潜力,在 IIMs 中的研究也在探索中;通过阻断新生儿 Fc 受体降低 IgG 水平的策略,如 efgartigimod alfa,在重症肌无力和 IMNM 小鼠模型中有效,即将在 IIMs 亚型中开展临床试验。同时,IIMs 中补体系统过度活跃,针对补体的治疗在 IMNM 中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IBM 中肌肉退化和衰老的新见解

IBM 是 IIMs 中临床和科研的重大挑战,治疗效果不佳。其发病机制存在争议,是炎症性自身免疫刺激、肌肉内在退化改变,还是两者共同作用导致肌纤维退化和肌肉萎缩尚不明确。目前针对免疫抑制的治疗方法大多失败,因此研究聚焦于减少肌纤维损伤和增强肌肉韧性。蛋白质聚集是 IBM 的关键病理特征,涉及 TDP-43 和 p62 等蛋白,与镶边空泡、管状细丝包涵体和线粒体改变相关。研究发现,CD3 靶向 T 细胞耗竭可减轻炎症,但对肌纤维退化影响不大;RNF7 聚集是 IBM 特有的现象,且与 T 细胞浸润不共定位。此外,线粒体改变可能是 IBM 的早期特征,相关肌炎疾病 PM-Mito 或为 IBM 的前驱亚型。TDP-43 在 IBM 肌纤维中功能丧失,导致 mRNA 剪接异常,产生含隐秘外显子的错误剪接 mRNA,这一现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类似。研究开发了检测隐秘外显子的 PCR 检测方法,或为 IBM 诊断提供新工具。同时,PM-Mito 中也存在隐秘外显子,虽程度低于 IBM,但显示出两者的分子相似性。研究表明,IBM 中 2A 型肌纤维特别脆弱,与 T 细胞浸润和细胞应激相关,GADD45A 表达增加是其特征之一,该蛋白参与多种细胞应激途径。此外,IBM 肌纤维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表达增加,可能由 NORAD 等长链非编码 RNA 调控,AChE 活性增加可能破坏神经肌肉信号传导,或直接参与 IBM 发病机制,抑制 AChE 或可成为 IBM 的治疗选择。同时,IBM 中存在特定的衰老细胞类型模式,如表达 p21 和促炎基因 C3 的成纤维脂肪祖细胞(FAPs),靶向 FAPs 或为新的治疗方向。尽管对 IBM 病理生理的理解有所进展,但针对肌纤维退化的治疗试验效果有限。比马格鲁单抗(Bimagrumab)和阿瑞莫克隆(Arimoclomol)的临床试验均未达到预期效果,而西罗莫司(Sirolimus)通过抑制 mTOR,对 IBM 患者的部分指标有改善作用,目前正在进行 3 期临床试验。

结论与展望

炎症性肌病诊断和治疗困难,源于其复杂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晰。近期研究在 MSAs、T 细胞、IFN 信号和退化通路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了新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的开发。B 细胞耗竭和降低 IgG 的疗法在 MSAs 相关 IIMs 中的疗效,证明了分子研究对疾病分层和治疗指导的重要性。然而,IBM 中肌肉退化的治疗仍具挑战,未来对隐秘外显子、lncRNAs 和选择性肌纤维损伤的研究或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同时,对 IBM 中 T 细胞抗原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开发如 CAR T 细胞等靶向疗法,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总体而言,IIMs 研究需个性化和亚型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转录组学技术、单细胞分析和机器学习工具的进步,不仅提高了诊断精度,还为发现新治疗途径和预测疾病轨迹提供了帮助,有望彻底改变 IIMs 的治疗方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