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Porin-Lipoprotein-Komplex介导的细菌细胞螺旋化机制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BIOspektrum》:Porin-Lipoprotein-Komplex induziert bakterielle Zellkrümmung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06日 来源:BIOspektrum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德国马尔堡大学Martin Thanbichler团队揭示了光合细菌Rhodospirillum rubrum通过外膜Porin(孔蛋白)-Lipoprotein(脂蛋白)复合物(Por41/Por39-PapS)的螺旋定位模式调控细胞壁合成动力学,首次发现外膜蛋白空间分布可远程调控细胞质膜合成复合物的时空动态,为细菌形态发生学提供了新范式。该机制赋予细菌在粘稠水生环境中沿光/氧梯度高效运动的生态优势,发表于《BIOspektrum》。
这项发表于《BIOspektrum》的研究首次阐明,深红螺菌通过外膜Porin-Lipoprotein超分子机器实现细胞螺旋化。研究团队采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解析蛋白空间分布,结合荧光标记活体成像追踪Peptidoglycan合成酶动态,并通过基因敲除验证功能关联。样本来源于实验室标准菌株ATCC 11170的野生型及突变体培养物。
研究结果揭示三个关键发现:
外膜蛋白的螺旋脚手架
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脂蛋白PapS在细胞外凸侧形成稳定的螺旋纤维,桥接外膜与肽聚糖层。这种定位严格依赖Porin蛋白Por41/Por39的共组装,二者突变导致螺旋结构解体。
远程调控的合成引擎
荧光标记显示,PapS聚集体像"路障"一样迫使细胞壁合成复合物(MreB/FtsZ)偏向于外凸侧富集,通过局部合成速率差异引发机械应力,最终驱动圆柱形细胞壁扭曲成螺旋构型。
生态功能的分子基础
运动性实验证实,螺旋突变体在模拟自然生境的粘稠培养基中运动效率降低60%,证明该机制有助于细菌沿水中光/氧梯度进行资源勘探。
这项研究突破了细菌形态发生学的传统框架:
? 发现首例外膜蛋白通过"空间位阻效应"调控细胞质膜合成机器的新范式
? 阐明Porin-Lipoprotein复合物作为跨膜信号转导枢纽的分子机制
? 为理解螺旋形态细菌的环境适应策略提供物理-生物学交叉视角
正如通讯作者Anke Becker指出,该发现不仅解释了深红螺菌的生态优势,更启示了原核生物通过"蛋白质拓扑工程"精细调控细胞力学的普适策略。未来研究可探索该机制在病原菌(如螺旋形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的潜在作用,为抗菌靶点开发提供新思路。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