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解析橡树花粉微粒:实验与计算方法的协同创新研究

《Analytica Chimica Acta》: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solutions fo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of microparticles: A case study on Quercus pollen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10日 来源:Analytica Chimica Acta 5.7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针对FTIR显微光谱测量中因微粒尺寸与红外波长相近导致的米氏散射干扰问题,研究团队以栎属花粉为模型,系统比较了ZnSe窗口测量与PEP基质包埋两种实验方案,结合ME-EMSC、DCNN等9种算法处理散射信号,实现了81%的分类准确率并成功量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比值,为生物微粒化学分析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

  

在环境监测和古生态研究中,花粉作为植物界的"分子化石",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和气候信息。然而,当科学家们试图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FTIR microspectroscopy)这个强大的化学分析工具来研究这些微小颗粒时,却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米氏散射(Mie-type scattering)现象。就像阳光透过云层会产生绚丽的光晕一样,当红外光照射到尺寸与其波长相近(约5-100 μm)的花粉颗粒时,会产生复杂的散射效应,导致光谱中出现"波浪形"干扰信号,严重影响了化学信息的准确性。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花粉研究,也影响着微塑料、细胞、孢子等多种微粒的分析。更棘手的是,传统的解决方案各有利弊:将样品嵌入石蜡-聚乙烯(PEP)基质可以抑制散射,但会引入新的干扰条纹;而数学校正方法如米氏消光扩展乘性信号校正(ME-EMSC)又存在计算复杂、效果不稳定的缺点。面对这些挑战,来自挪威生物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决定开展系统性研究,他们选择了分类难度高、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栎属(Quercus)花粉作为模型,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发表了这项开创性工作。

研究人员采用了两种实验方案和九种算法组合:在锌硒(ZnSe)光学窗口上直接测量花粉,应用ME-EMSC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进行散射校正;同时将样品嵌入PEP基质,采用条纹校正(Fringe EMSC)和石蜡信号去除算法。通过采集4种栎树(Q. robur、Q. rotundifolia、Q. suber和Q. palustris)共800个单粒花粉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随机森林(RF)分类器,评估了不同方法对物种鉴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的影响。

在技术方法上,研究团队运用了多种创新手段:通过Vertex 70 FTIR光谱仪搭配Hyperion 3000红外显微镜获取光谱;采用ME-EMSC算法基于米氏理论模拟散射曲线;开发DCNN模型通过模拟散射数据进行训练;应用ASCA(ANOVA simultaneous component analysis)解析光谱变异来源;使用蛋白质(1650 cm-1)与碳水化合物(1055 cm-1)特征峰比值评估营养价值。

研究结果部分揭示了多项重要发现:

  1. 光谱预处理方面:ZnSe测量显示强烈散射伪影(2300-1800 cm-1区域),而PEP基质测量虽抑制了散射但引入了石蜡干扰信号。DCNN校正效果显著优于ME-EMSC,后者17.4%的谱图需要剔除,而DCNN仅需剔除9.3%。

  2. 分类分析显示:简单预处理的ZnSe数据(b1)获得81%分类准确率,优于复杂校正方法,表明散射信号本身具有分类价值。PEP基质测量结合条纹校正(b11)也达到81.5%准确率,但不同物种识别率呈现互补特征——ZnSe更擅长识别Q. rotundifolia(96%),而PEP对Q. robur识别更佳(90%)。

  3. 化学分析结果表明:DCNN处理后的ZnSe数据变异最小(MAD=0.12-0.15),能清晰区分Q. robur(高蛋白)和Q. palustris(低蛋白)。PEP数据则意外揭示了Q. suber种群内显著化学差异,说明该方法能检测细微组成变化。

  4. 参数化分析发现:ME-EMSC和DCNN提取的形态参数(半径r和折射率n0)单独可实现49.5%分类准确率,证实物理特征具有诊断价值,特别是对表面结构独特的Q. rotundifolia(70%正确率)。

在讨论与结论部分,研究强调了方法选择的"量体裁衣"原则:分类研究应保留散射信号或参数化处理,而化学成分分析需彻底消除散射干扰。DCNN展现出独特优势,既能有效校正散射,又可提取形态参数,且计算效率远超ME-EMSC。这项研究不仅为花粉分析建立了金标准,其方法论更可推广至微塑料、单细胞等微粒研究领域,解决了长期困扰红外显微光谱应用的"尺寸困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揭示了生物微粒的物理散射特征可能携带重要的分类信息,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散射即干扰"的认知,为光谱分析开辟了新思路。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