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微生物热响应的非线性特征及其对土壤有机碳气候变暖响应的阈值效应
《Nature Communication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1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研究通过整合全球618个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和1251个异养呼吸数据,首次揭示微生物生理特征对年均温(MAT)的非线性响应规律,发现15℃关键阈值下CUE突增与呼吸骤降的偶联现象。中科院地理所联合国际团队构建微生物显式模型,预测温带地区土壤有机碳(SOC)可能发生突变性流失,为气候-C循环反馈模型提供了关键参数。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土壤作为陆地最大的有机碳库,其碳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成为研究焦点。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作为调控土壤有机碳(SOC)动态的关键功能性状,其温度响应模式长期存在争议——实验室短期增温实验显示CUE下降,而空间替代时间分析却暗示可能升高。更关键的是,现有模型普遍采用线性假设,忽视了潜在的非线性阈值效应,导致SOC对气候变暖的反馈预测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国际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创新性研究。研究人员整合全球三大数据集:包含618个原位CUE测量值的核心数据库(补充18O-H2O方法后扩展至826个)、591个北美站点和660个全球站点的异养呼吸数据。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和分段回归分析,结合微生物显式模型模拟,首次系统揭示了微生物生理特征对温度的非线性响应及其SOC效应。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 采用"去趋势"算法标准化不同研究间底物效应;2) 运用空间误差模型控制地理自相关性;3) 构建包含真菌细菌比(F:B)等生物因子的随机森林模型;4) 开发微生物显式四库模型模拟SOC动态;5) 通过自助法(bootstrap)验证阈值稳定性。
非线性热响应规律:
研究发现了微生物生理的双重温度阈值:在0℃和15℃处出现显著拐点。当MAT>15℃时,CUE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增幅达23%),而异养呼吸则急剧下降(降幅31%)。这种"剪刀差"现象主要与F:B比的变化相关——温暖环境下细菌相对丰度增加,通过降低质量特异性呼吸率推高CUE。空间误差模型证实该模式不受底物类型或采样偏差影响。
微生物群落驱动机制:
随机森林分析显示F:B比是仅次于底物的第二重要预测因子。真菌主导的群落表现出更保守的资源利用策略,其CUE比细菌主导系统低18%。这种差异可能源于:1) 真菌在贫营养环境(高C:N比)需要更多分解代谢投资;2) 低温下维持酶活性的能量成本增加。微生物适应呈现层级特征:短期通过生理调节(酶活性变化),长期则依赖群落结构重组。
SOC模型预测:
将非线性CUE-MAT关系嵌入模型后,传统一级动力学模型与微生物显式模型得出相反预测:前者显示15℃以上SOC分解减缓,后者则预警温带生态系统可能发生SOC突变性流失(增幅达40%)。这种分歧源于微生物模型捕捉到CUE升高引发的正反馈——虽然单位生物量呼吸减少,但微生物总量和酶生产能力的提升最终加速SOC分解。
该研究突破了微生物生理线性响应的传统认知,15℃阈值的发现为理解碳-气候反馈提供了新视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温带生态系统(当前MAT接近阈值区)可能成为SOC流失的高风险区。研究倡导将微生物群落结构参数(如F:B比)纳入地球系统模型,并强调了整合数据驱动方法与过程模型的重要性。这些发现对准确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碳循环-气候反馈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制定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