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中新型厌氧硒氧阴离子还原菌的发现及其强化硒去除机制研究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Novel anaerobic selenium oxyanion reducers native to FGD wastewater for enhanced selenium removal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1日 来源: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3.9
编辑推荐:
本文首次报道了燃煤电厂脱硫废水(FGD)中厌氧硒氧阴离子还原菌(SeRB)的可培养性及代谢特征,通过16S和宏基因组技术鉴定出Mesobacillus、Anaerosolibacter和Tepidibacillus等优势菌属,揭示了其将可溶性SeO42?/SeO32?转化为元素硒(Se0)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生物硒颗粒纯度随传代提升,为开发高效生物处理工艺及硒资源回收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
FGD废水中天然厌氧硒氧阴离子还原菌的特征研究
ABSTRACT
生物处理是去除燃煤电厂脱硫(FGD)废水中硒氧阴离子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首次系统鉴定了FGD废水中天然存在的厌氧硒氧阴离子还原菌(SeRB),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结合16S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揭示了优势菌群的分类学特征和代谢潜能。
FGD微生物群落具有独特的分类学特征
厌氧条件下的FGD废水微生物群落以Peptostreptococcales-Tissierellales(55%)和Acetobacterium(24%)为主,16S拷贝数仅为7.4×101 copies/mL。通过建立含20 mM硒氧阴离子的最小盐培养基(MSM),成功富集出两类功能迥异的微生物群落:以Mesobacillus(相对丰度80%)和Anaerosolibacter(61%)为主的硒酸盐(SeO42?)还原菌群,以及以Tepidibacillus(99.8%)为主导的亚硒酸盐(SeO32?)还原菌群。
硒氧阴离子还原的动力学特征
硒酸盐还原呈现典型的两步转化:TR-2代次实现98%的SeO42?去除并生成10.8 mM SeO32?,而亚硒酸盐还原菌在TR-1代次达到95.1%的去除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传代进行,尽管Tepidibacillus的丰度持续增加,其亚硒酸盐还原效率却显著下降,推测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丧失导致的代谢物交换受阻有关。
宏基因组组装揭示关键代谢基因
从TR-2和TR-4代次中获得的三个高质量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分别注释为Mesobacillus(与M. selenatarsenatis ANI 91%)、Anaerosolibacter(与A. carboniphilus ANI 81%)和Tepidibacillus(与T. decaturensis ANI 98%)。基因功能分析发现:
生物硒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
扫描电镜(SEM)显示生成的Se0颗粒呈纳米球状,硒酸盐还原菌产物平均粒径300 nm,亚硒酸盐还原菌产物400 nm。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spICP-TOFMS)证实颗粒主要成分为纯元素硒,X射线衍射(XRD)显示其同时存在无定形和六方晶体结构。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传代进行,颗粒纯度显著提升,表明FGD废水可作为高品质硒资源的潜在来源。
未解的生物学谜题
尽管SEM观察到疑似胞内硒颗粒的微生物结构,但Se0的形成位点仍不明确。周质空间(10-50 nm)与观测到的微米级颗粒间的尺寸差异,暗示可能存在尚未发现的硒转运机制。这一发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通过调控菌群结构和反应条件,可能实现硒颗粒尺寸的精准控制,这对水处理工艺优化和纳米材料应用具有双重意义。
本研究首次系统解析了FGD废水厌氧SeRB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不仅为满足EPA排放标准(16 μg/L)提供了生物强化策略,更开辟了从工业废水中回收高附加值硒材料的新途径。特别是发现的Anaerosolibacter属硒还原功能,以及Tepidibacillus对亚硒酸盐的独特代谢能力,为环境微生物资源库增添了重要内容。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