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使用问题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关联机制:学校联结与家庭功能的关键作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Rural and Urban Adolescents in China: A Cross-Lagged Model of School Connectedness as the Mediating Role and Family Functioning as the Moderating Role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6日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3.2

编辑推荐:

  为解决青少年问题手机使用与抑郁症状关系机制不明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在社会生态理论和压力缓冲模型指导下,探究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和家庭功能的调节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相互影响,且存在中介和调节效应。该研究揭示了相关机制,为干预提供方向。

  尽管已有研究尝试探索青少年问题手机使用(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与抑郁症状(depressive symptoms)之间的关系,但大多局限于较为简单的相关性分析,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尤其是在中国。为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在社会生态理论(social ecological theory)和压力缓冲模型(stress - buffering model)的指导下,评估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学校联结(school connectedness)在问题手机使用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的调节作用。共有 402 名中国青少年(基线时女生占 68.16%,平均年龄Mage = 16.34,标准差 SD = 0.70)在两个时间点(间隔 6 个月)完成了抑郁症状、问题手机使用、学校联结和家庭功能的自评报告。本研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交叉滞后面板分析(cross - lagged panel analysis)、半纵向中介效应分析(half - longitudinal mediation effects analysis)和调节效应分析(moderation analysis)。研究发现,问题手机使用会加剧抑郁症状,反之亦然。学校联结部分中介了问题手机使用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路径,但反向中介不成立。此外,问题手机使用与学校联结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联结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均受到家庭功能的调节。在农村和城市青少年中观察到了类似的关联。这些研究结果对揭示问题手机使用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复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中,应着重增强学校联结和提升家庭功能。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