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境田间试验揭示蚕豆种子多酚积累的强遗传调控:开启品质改良新征程

《Euphytica》:Multi-environment field trials indicate strong genetic control of seed polyphenol accumulation in faba bean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Euphytica 1.6

编辑推荐:

  为探究环境对蚕豆种子酚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 10 个蚕豆品种进行多环境田间试验,用非靶向液相色谱 - 质谱(LC-MS)分析种子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基因型(G)对表型变异贡献最大,且不同品种多酚含量差异显著。这为蚕豆品质改良育种提供重要依据。

  在当今注重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植物性蛋白愈发受到关注,蚕豆(Vicia faba L.)作为一种富含蛋白质的凉季豆类作物,不仅能为人类和动物提供优质蛋白,还因其固氮能力对可持续农业意义重大。此外,蚕豆种子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健康益处,如抗氧化、预防慢性疾病等。然而,多酚中的缩合单宁却存在一些弊端,它会降低单胃动物对蚕豆的消化率,影响铁的吸收,还会增加干储后蚕豆的烹饪时间,带来苦涩和涩味。
此前,虽然有研究聚焦于蚕豆零单宁性状的遗传学,也有研究探讨了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蚕豆中某些微量营养素和蛋白质积累的影响,但对于环境对蚕豆种子酚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人们知之甚少。鉴于蚕豆花色由四个独立的隐性基因控制,且种子中酚类化合物的积累与花色密切相关,研究人员推测环境(E)和基因型与地点(G×L)的互作效应对该性状的影响较小。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挪威生命科学大学(Norwegian University of Life Sciences)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其成果发表在《Euphytica》上,为蚕豆品质改良育种提供了关键依据。

研究人员为了深入了解遗传和环境对蚕豆种子多酚含量的影响,从 2022 年挪威种植季的多地点田间试验中选取了 10 个蚕豆品种。这些品种来自北欧和中欧的育种公司,试验地点位于挪威东南部的三个不同区域,分别是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的 Vollebekk、Graminor AS 的 Bj?rke 以及挪威生物经济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Bioeconomy Research)的 Apelsvoll。这三个地点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各异,对蚕豆生产具有不同的影响。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是样本处理与制备,从每个地点的每个品种的四个重复中各取 100g 干燥种子进行研磨,共制备了 120 个样本。种子提取物的制备遵循特定协议,通过多次离心去除杂质,并使用质量控制(QC)样本进行相对定量。其次是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 高分辨率质谱(UPLC-HRMS)对样本进行分析,以鉴定蚕豆种子提取物中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同时,运用 Compound Discoverer 3.3 软件处理原始数据,结合多种数据库进行化合物鉴定。最后,在统计分析方面,使用 R 软件中的 lmer () 函数构建随机模型,评估基因型(G)、地点(L)及其互作(G×L)对多酚相对含量的影响,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多元分析。

酚类化合物的鉴定


通过非靶向 LC-MS 分析,研究人员在蚕豆种子中鉴定出 84 种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属于不同类别,其中原花青素和原飞燕草素等复杂多酚类化合物数量最多,共 41 种。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相呼应,进一步证实了在野生型蚕豆种皮中,此类化合物最为丰富。

酚类含量的变异及方差成分分析


研究发现,低单宁品种 Mistral 在三个地点的总酚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但在 Bj?rke 的总酚含量相较于 Apelsvoll 和 Vollebekk 更高。方差成分分析表明,基因型(G)对大多数化合物的总表型变异贡献最大,基因型与地点的互作(G×L)方差贡献次之,而地点(L)方差的影响较小。大部分化合物的广义遗传力(H2)较高,多数大于 0.9,这表明蚕豆种子中单个酚类化合物的积累受遗传控制程度较大。此外,重复(Replicate)方差对所有 84 种化合物均不显著,说明各地点内重复间的变异极小。

对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LUPs)调整均值的多元分析


基于 BLUPs 调整均值进行的 HCA 分析显示,10 个蚕豆品种可分为四个簇。Mistral 和 Yukon 分别属于不同簇,其他品种也被分在不同簇中。从多酚类化合物角度,最大的簇包含所有复杂多酚及其前体,主要区分了 Mistral 和部分 Yukon 与其他品种。PCA 分析也表明,Mistral 因某些酚酸和黄酮醇相对含量较高而与其他品种不同,Yukon 的酚类谱也具有独特模式,其部分复杂多酚积累较低,但某些黄酮醇和酚酸含量较高。同时,对属于不同簇的品种进行比较发现,簇 2 和簇 3 在复杂多酚总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簇 2 含量更高。

研究表明,蚕豆种子酚类化合物积累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基因型(G)对总表型变异贡献最大。低单宁品种 Mistral 与其他品种的酚类谱差异明显,证实了低单宁基因对酚类谱的强影响。黄色花品种 Yukon 的酚类谱也具有独特性,可能是由于其携带的黄色花基因对酚类化合物积累产生了影响,介于低单宁和野生型品种之间。此外,野生型品种间在酚类化合物含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且部分与地理起源相关。

该研究意义重大,为蚕豆品质改良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前多数研究集中于低单宁和野生型基因型的差异,而本研究为培育具有特定酚类谱的蚕豆品种提供了方向,有望平衡营养品质和农艺性能。例如,通过育种优化酚类谱,在提高饲料质量的同时,增强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力。未来,结合基因组工具和更深入的表型分析,有望进一步挖掘与酚类化合物积累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推动蚕豆育种工作的发展,促进蚕豆在人类饮食和可持续食品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