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悖论:两百万年沙丘时间序列中菌根生物量下降却伴随球囊霉素积累增加的奥秘

《Plant and Soil》:Unraveling the paradox: Increased glomalin accumulation amid declining mycorrhizal biomass across a two-million-year dune chronosequence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Plant and Soil 3.9

编辑推荐: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针对长期生态系统发育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的分布规律展开研究。通过分析两百万年沙丘时间序列发现,尽管丛枝菌根真菌(AMF)生物量随土壤老化下降,但GRSP(尤其是EE-GRSP)在严重缺磷的古老土壤中显著积累,贡献量高达142±15 mg SOC g-1。该研究揭示了AMF周转、菌根植物多样性及营养限制对GRSP动态的调控机制,为贫营养生态系统的碳固存提供了新见解。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全球碳氮循环的关键参与者,其分泌的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对土壤有机碳(SOC)积累具有重要贡献。在澳大利亚西南部Jurien Bay的200万年沙丘时间序列研究中,发现随着土壤老化,磷(P)耗竭导致AMF生物量递减,但令人费解的是——易提取态GRSP(EE-GRSP)浓度却显著上升,在最贫瘠土壤中达到峰值。进一步分析表明,GRSP的积累与土壤酸度、细颗粒质地、营养化学计量比及菌根植物物种丰富度密切相关,其贡献量可达142±15 mg SOC g-1。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AMF介导的土壤碳固存新机制,更为理解极端贫磷环境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