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菌微区室诱导型启动子的CRISPR/Cas9系统优化及其在杨氏梭菌高效代谢工程中的应用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Inducible promoters of bacterial microcompartments improve the CRISPR/Cas9 tools for efficient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Clostridium ljungdahlii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3.9

编辑推荐:

  本研究创新性地发掘了胆碱和1,2-丙二醇诱导的启动子Pcholine1和P1,2-PD,通过将其与CRISPR/Cas9系统联用,实现了杨氏梭菌(Clostridium ljungdahlii)基因编辑效率的突破性提升。其中P1,2-PD调控的"all-in-one"质粒系统实现100%基因敲除效率,而基因组整合的Pcholine1-Cas9体系则成功应用于2.5kb代谢通路插入。该研究为CO2固定菌株的精准改造提供了重要工具。

  细菌微区室诱导型启动子的发现与验证
研究团队在杨氏梭菌基因组中发现两个与甘氨酰自由基酶相关微区室(GRMs)的基因簇GRM1和GRM3,分别参与胆碱和1,2-丙二醇代谢。通过转录组分析和透射电镜证实,这些微区室在对应底物诱导下可形成多面体结构。进一步鉴定出三个σ54型启动子:P1,2-PD(位于CLJU_RS05805上游242bp)在1,2-PD诱导下使报告基因表达提升40倍;Pcholine1(CLJU_RS19610上游316bp)和Pcholine2(CLJU_RS19635上游406bp)在胆碱存在时分别产生8倍和3倍诱导效果。

CRISPR/Cas9系统的双重优化策略
针对传统组成型表达Cas9的毒性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两种优化方案:其一采用P1,2-PD调控的"all-in-one"质粒系统,成功实现pyrE、pduS、aor2和eutT基因的100%敲除效率;其二将Cas9整合至基因组Pcholine1下游,通过胆碱诱导表达,解决了大质粒转化效率低的瓶颈。定量PCR显示该体系可使Cas9表达量提升12倍,且通过后续筛选可100%去除Cas9基因。

代谢工程应用实例
在2,3-丁二醇脱氢酶基因(bdh)位点插入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的丙酮酸脱羧酶基因(pdc),完全消除了2,3-丁二醇副产物。此外,在3-HB脱氢酶基因(CLJU_RS12255)启动子区插入2.5kb的梭菌属(Clostridium beijerinckii)硫解酶(thl)和辅酶A转移酶(ctfAB)基因簇,虽然转录水平提升3倍,但未检测到3-羟基丁酸产物,提示可能存在代谢流限制。

技术优势与展望
相比传统系统,该体系具有三大优势:诱导型启动子精确控制Cas9表达窗口,避免持续毒性;P1,2-PD的高活性提升编辑效率;基因组整合Cas9简化质粒设计。未来可进一步优化gRNA靶向效率,并探索这些启动子在其它梭菌中的应用。该研究为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CO2固定菌株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