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观的生命化学工厂里,有一种神奇的 “小机器”—— 大肠杆菌 NADPH 依赖型同化亚硫酸盐还原酶(SiR),它肩负着重要使命:将亚硫酸盐(SO32?)通过六电子还原转化为硫化物(S2?),为含硫生物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 。SiR 由两个亚基组成,一个是结合 NADPH、FMN 和 FAD 的二黄素黄素蛋白(SiRFP),另一个是含有西罗血红素(siroheme)/Fe4~S4簇的血红素蛋白(SiRHP)。然而,自 SiR 被发现 50 多年来,其亚基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一直是个谜。这是因为 SiR 结构灵活,传统的高分辨率结构分析方法难以施展拳脚,就像用一把钝刀去精细雕刻,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所以,对 SiR 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受到了极大阻碍,这也限制了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来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physics,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和纽约结构生物学中心(New York Structural Biology Center)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踏上了探索之旅。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为我们揭开了 SiR 的神秘面纱。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冷冻电镜(cryo-EM)技术来解析 SiR 的结构。在实验过程中,他们面临着样品制备的难题,传统方法会导致 SiR 在空气 - 水界面变性。为此,他们巧妙地将变色龙(chameleon?)快速冷冻系统与氟化脂质相结合,成功克服了这一障碍,使得 SiR 能够以完整的状态被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