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欧地区气候对花旗松生长、叶片性状和抗栓塞性的影响

《Trees》:The effect of climate at origin on Douglas-fir growth, leaf traits and embolism resistance along a rainfall gradient in Central Europe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Trees 2.1

编辑推荐:

  这篇论文聚焦中欧地区,研究不同气候起源的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在降雨梯度下的生长、叶片及水力性状差异。结果显示,沿海和内陆种源在生长和比叶面积(SLA)上有差异,而胡伯值(HV)和木质部安全性等变异较小,为森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研究背景

水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关键要素,陆地植物为适应缺水环境,进化出了多种复杂的水资源管理和保存机制。同一物种内,不同气候区域的种群在节水适应性特征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近年来,中欧地区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极端干旱和热浪事件愈发频繁,导致树木死亡率增加。挪威云杉(Picea abies (L.) H. Karst)曾是德国主要的木材树种,但因气候问题和虫害,数量大幅减少。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 (Mirb.) Franco)原产于北美,生态幅度广,引入欧洲后,因其在干旱条件下的生产潜力,成为替代挪威云杉的候选树种。
花旗松遗传变异性高,沿海和内陆种源在生长、抗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花旗松种内性状变异对水资源减少的响应,对生态学家和森林管理者至关重要。此外,水力和叶片形态特征常被用于衡量树木的干旱相关性能,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气候起源的花旗松在这些方面的差异。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地点和气候:研究选取了位于中欧的 5 个花旗松种源试验地,分布在巴伐利亚州,从西北到东南跨越约 350 公里,处于降雨梯度上。这些试验地的建立时间在 1975 - 1980 年之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人员收集了 1970 - 2022 年的月气候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量等,并计算了气候水分平衡(CWB)。
  2. 种源选择和聚类:研究选取了 28 个花旗松种源,根据其起源地的气候条件,将它们分为 3 个气候起源组。研究人员在每个试验地的每个种源中选取最具活力和优势的树木,用于后续测量。
  3. 树木结构和地上生物量增量:测量每棵采样树的胸径(DBH)和树高(h),使用特定的异速生长方程估算树木生物量(AGB),进而计算地上生物量增量(ABI)。
  4. 树枝采样:在 2023 年生长季,采集树冠上层、向阳的树枝。用抛绳发射器将绳索抛过选定树枝,再用手锯锯下树枝,每棵树采集 3 根,处理后带回实验室。
  5. 脆弱性曲线:使用 Cavitron 装置和流动离心法测量 189 根树枝的脆弱性曲线(VCs),通过特定软件获取和分析数据。测量前对树枝进行处理,记录相关数据,从 - 0.8 MPa 开始测量水力传导率,直至电导率损失百分比(PLC)达到至少 90%。
  6. 叶片性状:从 VC 样本上采集叶片,部分扫描测量叶面积(Ascan),烘干称重计算比叶面积(SLA),并估算样本总叶面积(Aleaf)。同时,使用质谱法分析叶片干重的碳同位素特征(δ13C)。
  7. 统计分析:使用 R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水可用性对种内性状变异的影响,分解性状在不同组织水平的方差。对模型残差进行正态性检验,必要时进行对数转换。

研究结果

  1. 气候起源组间的差异:平均来看,北部内陆气候起源组(C3)的地上生物量增量(ABI)显著低于北部沿海(C2)和南部沿海(C1)组,而两个沿海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3 组的比叶面积(SLA)也最低。然而,在胡伯值(HV)、叶片 δ13C(作为长期内在水分利用效率的指标)、与水力安全相关的 P12和 P50等方面,三个气候起源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2. 功能性状沿气候梯度的变化:在气候水分平衡(CWB)梯度上,只有 C3 组的 ABI 在不同地点有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与 CWB 梯度无关。SLA 在各气候起源组内的不同地点间无显著差异,不过最干燥的站点(FRE)的 SLA 均值在各气候起源组中总是最高。HV 不受气候梯度影响,仅在 C1 组的 BAD 站点有显著差异。δ13C 在各气候起源组内和组间的变异性最大,但与气候梯度无关,且各气候起源组内的变化模式相似。P12和 P50是最保守的性状,在气候梯度上无显著差异。
  3. 不同组织水平的种内性状变异性:对于所研究的 5 个性状(ABI、SLA、HV、δ13C 和 P50),种群内的变异性(包括个体内和个体间差异)超过了种群间的变异性。与效率相关的性状(HV 和 δ13C)在气候起源组间几乎无差异,但在个体树木间差异较大。生长相关性状 ABI 和 SLA 的部分变异可由气候起源分组解释。

研究讨论

  1. 气候起源组间的性状变异:研究发现不同气候起源组的花旗松在地上生物量增量(ABI)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其生长潜力部分由起源地气候决定。沿海种源的生长表现优于内陆种源,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然而,在水力性状方面,如胡伯值(HV)、木质部安全性和长期内在水分利用效率,不同气候起源组间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花旗松的水力系统与起源地气候似乎没有关联。内陆种源的比叶面积(SLA)较低,意味着其叶片较小且较厚,这与高 SLA 促进快速生长的策略不同,但尚不能确定这是否会影响其耐旱性。
  2. 梯度上水分可用性对性状变异性的影响:在研究的气候梯度上,未观察到气候水分平衡(CWB)对各性状的明显影响。对于木质部安全性,此前研究也发现气候变异性对针叶树的栓塞抗性影响不大。对于胡伯值(HV),虽预期有明显信号,但实际未出现,可能原因包括研究站点降水较高、未测量土壤干旱程度以及 HV 本身变异性大。SLA 和 ABI 不受气候梯度影响,其差异更可能归因于起源地气候。叶片碳同位素特征(δ13C)变异性大,但与气候梯度无关,可能与土壤性质或树高有关,这一高变异性也显示出其在育种计划中的潜力。
  3. 不同组织水平变异的来源:研究表明花旗松的栓塞抗性(以 P50衡量)在环境梯度和不同气候起源组间变异性低,这支持了栓塞抗性是针叶树进化上保守性状的观点。与其他研究相比,本研究中花旗松的 P50值与近期中欧报道的成熟树和幼树的值相近,而与早期使用空气注入法得到的较低值不同,推测空气注入法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在花旗松中,P50的总方差大部分由树内变异贡献,这可能与分支年龄等因素有关。对于叶片相关性状(SLA 和 δ13C),树内效应较低,树间效应和样地效应对其变异的解释更为重要。

研究结论

花旗松是中欧地区未来森林生产的有潜力树种,其种内性状在北方内陆和沿海种源间存在高度变异,主要体现在地上生物量增量和比叶面积上,可能与基因型变异有关。沿海种源生长性能更好,但木质部栓塞抗性与内陆种源无差异,目前可继续优先种植沿海种源,但需进一步评估内陆种源较低比叶面积与耐旱性的关系。在研究的 542 mm yr-1降水梯度内,未发现气候干旱对所研究性状有影响,未来研究应考虑土壤物理性质等因素。此外,研究中按气候起源对种源进行分组的方法有效,推荐在类似研究中使用。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

生物通精彩推荐 • 社会等级与压力易感性的关联:大鼠研究揭示新机制 • 利用啤酒糟生产低聚木糖(XOS)的潜力探索与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