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平台:整合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hiPSC-CM)与二维计算机模型,助力心血管毒性深度筛查

《Cardiovascular Toxicology》:Advanced Cardiovascular Toxicity Screening: Integrating Human iPSC-Derived Cardiomyocytes with 2D In Silico Models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Cardiovascular Toxicology 3.4

编辑推荐:

  为解决传统以 QT 间期延长作为主要致心律失常标记的局限性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将体外 hiPSC-CM 增殖测试与计算机模型整合评估药物致心律失常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能提前正确展示药物副作用临床表现,有助于提升心脏安全筛查水平。

  制药行业正不断发展,开始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心肌细胞(hiPSC-CM)进行体外心脏安全性筛查。传统依赖 QT 间期延长作为主要致心律失常标记的做法正面临挑战。此外,综合体外致心律失常检测(CiPA)倡议建议将计算机建模和计算机模拟平台与 hiPSC-CM 体外筛查相结合,作为一种更全面的致心律失常检测方法。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创新平台,该平台整合了体外 hiPSC-CM 增殖测试与计算机模型,以评估药物对离子电流和电生理细胞间耦合的影响所产生的潜在致心律失常效应。利用 hiPSC-CM 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特征,通过计算机建模对潜在的药物诱导心脏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以利多卡因(100–300 μM)和环磷酰胺(639, 852 μM)为例,研究表明,使用这种实验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平台,能够提前正确展示副作用的临床表现。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