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与氮肥添加提升科尔沁沙地混播草地生产力及土壤肥力的协同效应研究

《Scientific Reports》:Productivity, soil fertility and enzyme activity of mixed forage grasslands improved by alfalfa and nitrogen addition in Horqin Sandy Land, China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针对科尔沁沙地人工草地氮肥利用率低、土壤退化等问题,研究人员通过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混播试验,结合TOPSIS模型评估发现,30%苜蓿配比+210 kg hm-2氮肥处理显著提升土壤脲酶(66.7%)、碱性磷酸酶(22.8%)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142.3 g kg-1),实现产量(13,767.07 kg hm-2)与生态效益双赢,为干旱区草地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广袤的科尔沁沙地,传统粗放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导致超过80%的草地出现退化,土壤氮磷钾等有效养分严重匮乏。如何在不加剧环境负担的前提下提升草地生产力,成为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内蒙古民族大学草地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独辟蹊径,通过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的混播试验,揭示了豆禾混播系统在改善土壤微环境与提升生产力方面的协同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研究团队采用裂区设计,设置5个苜蓿添加比例(0%-40%)和4个氮肥水平(0-315 kg hm-2),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产量等指标,结合熵权-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关键技术包括:1)五点位采样法获取0-20 cm土层样本;2)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氮;3)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4)连续三年产量追踪。

研究结果揭示:
"总产量"部分显示,N3B2处理(315 kg hm-2氮肥+20%苜蓿)产量达13,767.07 kg hm-2,但与N2B3(210 kg hm-2+30%苜蓿)无显著差异,表明适度苜蓿添加可替代部分氮肥。
"土壤有效养分"数据显示,N3B3处理的碱解氮含量(30.87 g kg-1)最高,而N0B4(无氮+40%苜蓿)有效磷含量最低(60.87 g kg-1),证实苜蓿的生物固氮作用与磷竞争吸收特性。
"土壤酶活性"部分发现,N2B3处理的脲酶(0.65 mg g-1 d-1)和过氧化氢酶(390.2 mL g-1)活性最高,N3B3的碱性磷酸酶活性(275.2 mg g-1 d-1)较对照提升22.8%,显示氮-苜蓿互作显著激活土壤酶系统。
"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N3B3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142.3和52.1 g kg-1)达峰值,印证了"微生物氮泵"效应。

讨论与结论:

  1. 生态-生产平衡:30%苜蓿配比通过根系分泌物改善土壤结构,其固氮能力可减少34%氮肥用量(210 vs 315 kg hm-2),同时维持较高产量。
  2. 酶-微生物耦合:脲酶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0.9),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达2.73,反映系统养分循环效率提升。
  3. 技术优化价值:TOPSIS模型确定N2B3为最优方案,其接近度值(C=0.71)较传统单播(N0B0)提升255%,为半干旱区人工草地建设提供量化标准。
    该研究首次在科尔沁沙地尺度上解析了豆禾混播系统的"土壤-微生物-植物"互作网络,提出的"以豆节氮"模式对实现草原牧区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